白蘭地概述
[編輯本段]
白蘭地是英文Brandy的譯音,它是以水果為原料,經發酵、蒸餾制成的酒。通常,我們所稱的Brandy(白蘭地)專指以葡萄為原料,通過發酵再蒸餾制成的酒。而以其他水果為原料,通過同樣的方法制成的酒,常在白蘭地酒前面加上水果原料的名稱以區別其種類。比如,以櫻桃為原料制成的白蘭地稱為櫻桃白蘭地(Cherry Brandy),以蘋果為原料制成的白蘭地稱為蘋果白蘭地(Apple Brandy)?!鞍滋m地”一詞屬于術語,相當于中國的“燒酒”。
白蘭地這一名詞,最初是從荷蘭文Brandewijn而來,它的意思是“可燃燒的酒”。從狹意上講,是指葡萄發酵后經蒸餾而得到的高度酒精,再經橡木桶貯存而成的酒。白蘭地是一種蒸餾酒,以水果為原料,經過發酵﹑蒸餾﹑貯藏后釀造而成。以葡萄為原料的餾酒叫葡萄白蘭地,常講的白蘭地,都是指葡萄白蘭地而言。以其他水果原料釀成的白蘭地,應加上水果的名稱,蘋果白蘭地、櫻桃白蘭地等,但它們的知名度遠不如前者大。
現在我們所講的白蘭地是從英文Brandy諧音來的,意思是“生命之水”, 通常被人稱為“葡萄酒的靈魂”。世界上生產白蘭地的國家很多,但以法國出品的白蘭地最為馳名。而在法國產的白蘭地中,尤以干邑地區生產的最為優美,其次為雅文邑(亞曼涅克)地區所產。除了法國白蘭地以外,其他盛產葡萄酒的國家,如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美國﹑秘魯﹑德國﹑南非﹑希臘等國家,也都有生產一定數量風格各異的白蘭地。獨聯體國家生產的白蘭地,質量也很優異。
白蘭地在英語國家中的定義
[編輯本段]
1、美國
總的來講認為白蘭地是一種采用果汁或水果酒或是其殘渣發酵,蒸餾至[95%(V/V)]以內,餾出液具有本產品的典型性的酒精飲料。
它可以是完全無病害、成熟的水果汁或果醬發酵的,也可以是加入了20%(以重量計)以內的皮渣的果汁或加入了不超過30%的酒腳(以體積計)或二者同時添加的果汁發酵后蒸餾的。于白蘭地之前,冠以所用水果名稱,但葡萄白蘭地也直接稱為白蘭地,它必須在橡木桶中陳釀至少2年,陳釀時間不足的需標“immature”(未成熟)字樣。
皮渣白蘭地是采用水果皮渣蒸餾所得的白蘭地。
超標準白蘭地則純粹是以酸敗的果汁、果醬或葡萄酒(但其中不含有SO2)蒸餾的,已無原料的典型性。
很顯然在美國,白蘭地是個廣義詞,它既可表示高檔白蘭地,也可表示超標準的白蘭地。
2、英國
作為可以進入市場銷售的白蘭地必須是采用新鮮的葡萄汁,不加糖或酒精,發酵、蒸餾所得,必須陳釀至少三年。
3、南非
白蘭地必須是采用不加糖的新鮮葡萄酒蒸餾調配而成,其中應不少于30%的采用壺式蒸餾鍋蒸餾的酒精[酒度<75%(V/V)],余下的為酒度為75~92%(V/V)的葡萄酒精或葡萄酒酒精[95%(V/V)]。
白蘭地必須在橡木桶中陳釀三年。
4、澳大利亞
白蘭地是采用新鮮葡萄釀制的蒸餾酒度小于94.8%(V/V)的烈性酒飲料,應具典型性。
白蘭地中應含不少于25%(體積比)的壺式蒸餾鍋蒸餾的酒精[酒度<83%(V/V)],在橡木桶中貯存應不少于二年,甲醇含量小于3g/L[100%(V/V)乙醇]。
它禁止使用加了酒精的葡萄酒蒸餾白蘭地,同時也不允許加糧食酒精,對進口白蘭地,必須要附有產地國出具的采用純葡萄酒蒸餾的證明。
白蘭地起源
[編輯本段]
白蘭地,是洋酒之一。所謂洋酒,其實意為西方酒。白蘭地在荷蘭語中是“燒焦的葡萄酒”。13世紀那些到法國沿海運鹽的荷蘭船只將法國干邑地區盛產的葡萄酒運至北海沿岸國家,這些葡萄酒深受歡迎。至16世紀,由于葡萄酒產量的增加及海運的途耗時間長,使法國葡萄酒變質滯銷。這時,聰明的荷蘭商人利用這些葡萄酒作為原料,加工成葡萄蒸餾酒,這樣的蒸餾酒不僅不會因長途運輸而變質,并且由于濃度高反而使運費大幅度降低,葡萄蒸餾酒銷量逐漸大增,荷蘭人在夏朗德地區所設的蒸餾設備也逐步改進,法國人開始掌握蒸餾技術,并將其發展為二次蒸餾法,但這時的葡萄蒸餾酒為無色,也就是現在的被稱之為原白蘭地的蒸餾酒。
1701年,法國卷入了一場西班牙的戰爭,期間,葡萄蒸餾酒銷路大跌,大量存貨不得不被存放于橡木桶中,然而正是由于這一偶然,產生了現在的白蘭地。戰后,人們發現儲存于橡木桶中的白蘭地酒質實在妙不可言,香醇可口,芳香濃郁,那色澤更是晶瑩剔透,琥珀般的金黃色,如此高貴典雅。至此,產生了白蘭地生產工藝的雛形──發酵、蒸餾、貯藏,也為白蘭地發展奠定了基礎。
白蘭地歷史
[編輯本段]
白蘭地起源于法國干邑鎮(Cognac)。干邑地區位于法國西南部,那里生產葡萄和葡萄酒。早在公元12世紀,干邑生產的葡萄酒就已經銷往歐洲各國,外國商船也常來夏朗德省濱??诎顿徺I其葡萄酒。約在16世紀中葉,為便于葡萄酒的出口,減少海運的船艙占用空間及大批出口所需繳納的稅金,同時也為避免因長途運輸發生的葡萄酒變質現象,干邑鎮的酒商把葡萄酒加以蒸餾濃縮后出口,然后輸入國的廠家再按比例兌水稀釋出售。這種把葡萄酒加以蒸餾后制成的酒即為早期的法國白蘭地。當時,荷蘭人稱這種酒為“Brandewijn”,意思是“燃燒的葡萄酒”(Burnt Wine)。
公元17世紀初,法國其他地區已開始效仿干邑鎮的辦法去蒸餾葡萄酒,并由法國逐漸傳播到整個歐洲的葡萄酒生產國家和世界各地。
公元1701年,法國卷入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法國白蘭地也遭到禁運。酒商們不得不將白蘭地妥善儲藏起來,以待時機。他們利用干邑鎮盛產的橡木做成橡木桶,把白蘭地貯藏在木桶中。1704年戰爭結束,酒商們意外的發現,本來無色的白蘭地竟然變成了美麗的琥珀色,酒沒有變質,而且香味更濃。于是從那時起,用橡木桶陳釀工藝,就成為干邑白蘭地的重要制作程序。這種制作程序,也很快流傳到世界各地。
公元1887年以后,法國改變了出口外銷白蘭地的包裝,從單一的木桶裝變成木桶裝和瓶裝。隨著產品外包裝的改進,干邑白蘭地的身價也隨之提高,銷售量穩步上升。據統計,當時每年出口干邑白蘭地的銷售額已達三億法郎。
Copyright © 2021 酒買我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7網站地圖SITE地圖
如需刪除文章聯系QQ:474-902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反饋,本站核實后會立即刪除。敬請諒解!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