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稱:“古有少康初做酒,少康杜康也?!倍趴导词巧倏?被后世尊為“酒圣” 、“酒祖”,是公認的中國釀酒業的鼻祖。
——元代燒酒作坊遺址,2002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前傳:李渡如此多嬌
得天獨厚的釀酒條件,源遠流長的釀造歷史,彌足珍貴的遺跡、文物,使李渡鎮、李渡酒業、李渡美酒引人入勝,“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知味攏船李家渡
李渡酒業所在的李渡鎮,原名李家渡,位于被稱為江西糧倉的贛撫平原,環境優美,土地肥沃,盛產稻米,水質甜美,釀酒條件得天獨厚。
“焦石李家渡,打酒買豆腐”,世代傳唱的民間諺語,訴說著李渡釀酒的千年歷史。
渡口的存在,使地處撫河中下游的李渡鎮客商云集,聲名遠播的李渡美酒,更使得八方來客“聞香下馬,知味攏船”。據傳,王安石、晏殊、歐陽修等人都曾棄舟登岸,痛飲李渡美酒,并留下了 “瓊酥玉液漫夸奇”、“醉歌驚白鷺”、“品嘗一日不宴酒”等詩句。
九家酒坊聚一街
李渡酒廠是在私營基礎上發展起來。1955年實行公私合營,鎮上九家私營作坊合并為公私合營民生酒廠,這就是李渡酒廠的前身。在長約1華里的街市,設有九家酒業作坊,李渡鎮酒事之盛可見一斑。
李渡酒廠于1959年轉為國營。生產的“李渡高粱”色澤澄清,品味醇厚,香氣四溢,1960年被評為全省第一名,1962年在首屆評酒會上列為省內名酒。該廠生產的雙喜大曲,獲省科技獎,遠銷香港。1984年試制的低度白酒“李渡春”,市場反映良好。
釀酒遺址顯崢嶸
2002年6月,李渡酒業對老廠無形堂生產車間進行改擴建,施工時發現了古代釀酒遺跡。江西省考古所經過現場勘察并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后,報國家文物局批準,對李渡燒酒作坊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經過5個多月發掘,一個完整齊全的釀酒遺址驚現在世人面前:元代的陶質地缸、酒窖、水井,以及明代的爐灶、晾堂、蒸餾設施、水溝、墻基。出土文物共350余件,其中70多件為陶瓷酒器。在發掘現場,酒界泰斗、原中國白酒研究專家組組長周恒剛說:這個遺址的發現,為我國元代已生產蒸餾酒的論斷提供了最具說服力的實物依據,對中國白酒起源之謎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無字史書”獲殊榮
如今,很多人把李渡燒酒作坊遺址定義為“中國白酒文化的搖籃”和一部中國白酒釀造的“無字史書”。因為它是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遺址最全、遺物最多、延續時間最長且最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古代燒酒作坊遺址。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組長黃景略表示,從已知的考古資料看,可以說李渡無形堂燒酒作坊遺址是中國白酒的一個發源地,是中國的寶貴財富。
李渡無形堂燒酒釀造古遺址發掘后,被評為2002年度中國文物考古十大發現之一。2006年6月,該遺址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年12月,李渡燒酒作坊遺址與水井街酒坊遺址、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劉伶醉燒鍋遺址、瀘州大曲窖池群一起,作為中國白酒釀造遺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正式踏上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之路。
續篇:更美篇章看今朝
集團將承接歷史遺蘊,續寫新的篇章,從資金、設備、人員、技術工藝等方面,持續投入,將李渡酒業這顆珍珠,磨礪得更加晶瑩潤澤。
生產實現開門紅
2008年9月23日,集團旗下香港金六福投資有限公司和香港恒源拓展投資有限公司就江西李渡酒業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簽訂協議。
2008年9月29日,投資公司接收小組到達李渡,進行資產清點、核查、匯總評估等工作,組建了管理機構。公司設辦公室、生產設備部、財務部、物流部、技術質量部、釀酒車間和包裝車間7個二級機構。配備了中層管理人員,明確了各級管理職責。其間,召開了首次全體員工大會。
釀酒車間于2008年10月11日開始恢復生產。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完成自釀酒130噸,成品酒28萬件,實現銷售收入1000萬元,稅收32萬元。
五年規劃勾勒美好前景
李渡酒業五年發展規劃已初步制定完成,正在聽取各方意見。李渡酒業總經理鄧湘濤介紹說,規劃從四個方面了確定李渡酒業2009年至2013的發展目標。
銷售收入:2009年實現廠家銷售收入4000萬元,終端銷售收入6000萬元;以后每年遞增30%左右,第五年力爭達到銷售收入2億元。
產量:通過技改投入,形成自釀酒2000噸、成品酒20000噸的生產能力。
品牌戰略:通過品牌打造,爭取三年內使“李渡”品牌成為南昌市場白酒第一品牌,五年內成為江西地產白酒前三名品牌,爭創中國馳名商標。
新增投入:改造和新建相結合,將李渡酒業建設成為裝備先進、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現代化白酒生產企業。
一期技改8月完成
在實現了平穩過渡、恢復生產后,投資2600萬元的一期技改項目即將展開。
李渡酒業助理總經理劉建業介紹,一期技改將改造、擴建包裝車間,新增兩條高速罐裝生產線,將于8月完成。屆時,李渡酒業將具備1500噸的年釀酒能力。他說,整個固定資產投資將達一億元以上,力爭在三年內完成。
Copyright © 2021 酒買我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7網站地圖SITE地圖
如需刪除文章聯系QQ:474-902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反饋,本站核實后會立即刪除。敬請諒解!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