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酌怡情,大飲才傷身,相信這是不少國人根深蒂固的共識。某知名酒廠的廣告語還貼心附上:不許貪杯噢!言下之意就是:別喝趴下就行。 今年的Nature拋出了一篇對于酒經沙場的人來說要嚴肅反思的研究《Alcohol and endogenous aldehydes damage chromosomes and mutate stem cells》。你說看不懂這篇英文研究?手札君就簡單概括下:研究人員在小鼠模型中發現敲除了ALDH2基因(乙醛脫氫酶表達基因)的小鼠其干細胞中DNA損傷程度顯著高于未敲除的大鼠。
還是不明白問題的嚴重性?沒事,咱們繼續白話文。首先咱們看看酒精的正常代謝途徑:乙醇經過乙醇脫氫酶變成乙醛,乙醛再經過乙醛脫氫酶轉化成乙酸鹽最后分解成對人體無害的水和二氧化碳。體內上述兩種酶的含量多寡決定了咱們通常說的“酒量”。如何區分你缺乏哪種酶,其實喝點酒做個小實驗就知道了(下圖單擊放大):
亞洲人(尤其是東南亞)在這方面是先天吃虧的,因為有約30%的亞洲人這兩種酶(尤其是乙醛脫氫酶)不同程度先天不足,如果檢測這部分人的ALDH2(乙醛脫氫酶調控基因)基因型,會發現他們的核型為AG或AA,表現出不同程度酶活性低或失活。
作為一個亞洲人,手札君的基因測序報告提示我就是那吃虧的30%中的一員,ALDH2基因型為AG突變型。
如果體內乙醛脫氫酶先天不足,或即使酶正常但你飲酒過量(酶也會飽和),體內乙醛無法進一步轉化在體內大量蓄積,根據Nature上這篇文章的研究,體內的干細胞DNA會受到乙醛的攻擊,輕則影響轉錄活性,重則影響突變。如果是普通細胞也還作罷,恰恰是干細胞最不能出錯。對干細胞陌生?骨髓里的造血干細胞和睪丸內的生精干細胞在吶喊呢!干細胞的超高分化潛能也就注定了如果其本身出了問題會復制出無限的麻煩,譬如部分腫瘤、精子染色體異常的發生。
寫在最后:并不是建議每個人滴酒不沾,也不建議每個人都去做ALDH2基因測序。如何判斷自己該不該戒酒?其實也不難,如果你少量飲酒就出現面紅耳赤,那至少說明你體內的乙醛脫氫酶含量不高,這就是身體給你的天然警示。人畢竟活在一個概率的世界里,好比闖紅燈,偶爾闖了一次或許毫發無傷,經常為之就別怪上天不公了。
Copyright © 2021 酒買我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7網站地圖SITE地圖
如需刪除文章聯系QQ:474-902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反饋,本站核實后會立即刪除。敬請諒解!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