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楓涇,南北朝梁天監元年已成村落,原名白牛村,宋代屯田員外郎陳舜俞棄官隱居于此,仰其清風亮節,又名清風涇。元代至元年間始立為鎮,初稱白牛鎮,別稱“楓溪”,因鎮內河道稠密,鎮域形似荷葉,而且荷花甚多,故俗稱芙蓉鎮。
古鎮楓涇曾是江南四大名鎮之一。明朝宣德五年楓涇以界河為線,一鎮跨吳國、越國兩地,分為南、北兩鎮,南鎮屬浙江省嘉興府嘉善縣;北鎮屬江蘇省松江府華亭縣,直至新中國成立,南鎮并入北鎮,劃歸上海市管轄,統一稱松江縣楓涇鎮,1966年再劃歸金山縣(金山區)。
古鎮楓涇河多、橋多、廟宇多、名人多、里弄多,具有典型的江南風貌,有大小河道20多條,古橋50多座,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其中元代致和橋歷史最長。有廟宇30多座,最古的有距今1800多年,三國時期的“梧桐禪院”,還有名聞江南的清康熙皇帝御書匾額的“性覺寺”。特有的“橋連廟,廟里橋”為古鎮楓涇增添一寶。古鎮楓涇文化底蘊渾厚,名人輩出,有歷代進士53人,舉人125人,宋代有屯田員外郎陳舜俞,明代有隨鄭和下西洋的御醫陳以誠,清代有狀元蔡以臺,近代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朱學范,一帶圍棋國手顧水如,上海中國畫院院長國畫大師程十發,漫畫家丁聰等。古鎮弄堂有20多條,幽幽情深長30-500米不等。
楓涇丁蹄,楓涇豆腐干,楓涇黃酒,狀元糕稱為楓涇四寶。
楓涇更有三畫一棋的美譽:程十發的國畫,丁聰的漫畫,金山當地的農民畫和顧水如的圍棋。
Copyright © 2021 酒買我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7網站地圖SITE地圖
如需刪除文章聯系QQ:474-902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反饋,本站核實后會立即刪除。敬請諒解!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