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魯迅的學生,摯友孫伏園《魯迅先生二三事》回憶記載,他問過魯迅,他傾注心血最多且最滿意的小說是什么?回答就是《孔乙己》。為什么?魯迅先生說了這樣一句話:“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于苦人的涼薄”。
《孔乙己》可說是魯迅小說中的一件經典的精品。在近3000字的篇幅里,作者除了著力描寫了孔乙己這一呼之欲出的形象,他還刻畫了酒店掌柜、溫酒的小伙計、短衣幫顧客、鄰舍一群孩子等眾多人物群雕。其言談笑語也無不維妙維肖,栩栩如生。
孔乙已自然是小說的唯一男一號。為塑造這一人物,作者調動了一切必要的文學手段,比如精致的白描,精確的細節,簡練的對話和描寫語言。當我們讀畢全篇,不能不深思造成孔乙己這一悲劇人物悲劇一生的原因何在。答案只能是封建科舉制的毒害,還有社會的冷漠,這些是作者的創作主旨。
可是,當這個雖然迂腐刻板,卻又懦弱善良, 在封建腐朽和科舉制毒害下,麻木不仁,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后被社會遺棄的悲慘形象。讓人既可厭,又可笑,還有幾分憐憫。有幾分可悲的人物,在咸亨酒店里,得不到半點同情,卻只引起一陣又一陣的哄笑聲時,我們就會明白“是在描寫對于受苦受難的普通百姓的涼薄
歷來,對孔乙己的理解,對作品思想的闡述,及創作意圖的探究,都存在不同看法:
一種說法是作者對孔乙己進行批判的,批判他的好喝懶做,迂腐、墮落;
一種說是作者對孔乙己表示同情的,憐憫他的善良心地和孤苦伶仃處境;還一種說法,是這篇小說是對封建舊知識分子的諷刺和否定,他們中了科舉制的毒而不自知不自拔;有說這篇小說是對封建科舉制的控訴和揭露,它“吃”掉了無數個孔乙己式的人們。
總的來說,五四運動以前,魯迅的這篇孔乙己。是從對人的關心出發 ,哀其不爭,怒其不幸,同情不幸的可憐人,反對吃人的社會,是抱著深厚的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
Copyright © 2021 酒買我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7網站地圖SITE地圖
如需刪除文章聯系QQ:474-902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反饋,本站核實后會立即刪除。敬請諒解!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