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白酒產業格局中,中國白酒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國白酒產業群中,醬香型白酒其香型、名聲和價值居首要地位。要了解中國白酒,就要了解醬香型白酒。由于醬香酒宣傳推廣普及不夠的原因,廣大的消費者以至大多數的經營者、經銷者對醬香酒還處于無知、少知的階段,比如醬香白酒的口感,那到底醬香型白酒口感怎么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1、喝過茅臺等醬香型白酒和習慣喝醬香型白酒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
醬香酒香而不艷,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濃不猛,回味悠長,倒入杯中過夜香氣久留不散,且空杯比實杯還香,令人回味無窮。
2、醬香型白酒這么想源于主要工藝
?。?)傳統的大曲醬香工藝:以優質高粱為原料(不破碎或破碎20%),用小麥制高溫大曲做糖化發酵劑,兩次投料、高溫堆積,采用條石筑的發酵窖,經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采用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發酵、高溫流酒的特殊工藝,生產周期為一年,按醬香、醇甜及窖底香3種典型體和不同輪次酒分別長期儲存,精心勾調而成的具有典型醬香型風格的蒸餾白酒。該工藝白酒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醇厚協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原料出酒率達到25~28%。
?。?)麩曲(碎沙)醬香工藝:以粉碎的高粱為原料,用小麥制高溫大曲、麩曲、糖化酶(或干酵母)等按一定比例作為糖化發酵劑采用條石筑的發酵窖發酵或地面直接堆積發酵,經發酵、蒸餾、勾調而成的具醬香型風格的蒸餾白酒。該工藝發酵時間短、貯存期短、資金周轉快、出酒率比傳統大曲醬香工藝高40~50%,被許多中小型醬香白酒生產企業廣泛采用。但與優質大曲醬香型白酒相比酒質尚有一定差距。
?。?)以傳統的大曲醬香工藝和麩曲(碎沙)醬香工藝生產出的原料酒為基酒,按不同比例勾調而成。該工藝被許多醬香白酒生產企業所采用。
3、醬香型白酒的品位
?。?)、聞其香——酒瓶一開滿屋聞香,取數滴在手掌中揉干數小時還可聞香,即“空杯留香”、經久不散。
?。?)、觀其色——看顏色酒質要微黃、越黃越陳,看掛杯度要好、越掛杯越好,看酒花要大小均勻、經久不散。
?。?)、品其味——舌尖品后感覺酒體豐滿(苦、辣、酸、澀、甜)五味俱全,一杯下喉感覺一股暖流從胃里升起,緩緩上沖至喉感覺微有些辣(此感覺數杯后會消失)最后舌根回甜、口感醇和即“回味幽長”。
4、醬香酒健康價值——可以療病健身
醫學研究證明,過量酗酒對肝臟有害,可導致酒精性肝病。然而,貴州茅臺酒廠的職工幾乎從未出現過肝臟受損的情況,特別是其中每日飲酒半斤以上者,體檢中肝臟主要指數居然正常。
1997年,貴陽醫學院聯合北京、上海等地7家國內研究肝病的權威科研院所,組成課題組研究這種現象。到4年以后的2001年,課題組嚴格按流行病學研究方式,在茅臺酒廠選擇了99位飲用茅臺酒酒齡超過10年、日飲酒250克以上的職工和33位不飲酒者,進行對比跟蹤分析及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發現:這99人,除一例有肝炎既往史外,其余均無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此外,課題組在白鼠身上進行的實驗,也取得了相同的結論。課題組認為,其實,茅臺酒與其他白酒一樣,可導致肝脂肪變性,但由于其特殊的釀造工藝及釀造環境,使得其富含各種營養成分,能有效抑制肝纖維化發生病理基礎的肝星狀細胞增殖及膠原蛋白的產生,防止肝纖維化的發生。
最具說服力的是遵義地區醫院有關專家1993年在茅臺酒廠幫助工作時作專項體驗得出的結論。受檢者34歲至54歲之間,飲酒量都較大、飲酒史10年以上,最長的達37年??墒求w檢發現,他們當中除一例因原患肝炎未治繼續飲酒最后形成肝硬化外,其余人肝臟無任何病變。有一位飲茅臺酒35年,總飲量超2噸沒有發現酒精中毒現象,無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肝硬化。
醬香酒酒是天然發酵產品。在所有白酒中,醬香酒各種芳香成分、微量元素最多、種類最豐富。茅臺酒工藝非??茖W合理,其產品完全靠用不同輪次、不同香型、不同酒度、不同酒齡的酒精心勾兌而成。成分及相互間的配比科學合理,使酒體非常細膩、幽雅、協調。人們所用的一些藥品、保健品等相當一部分就是微生物發酵的產物。醬香酒綜合了本地的水、礦物質、土質、微生物等,通過科學的、自然的發酵過程,就會產生一些非常復雜的化合物質,而這些化合物質在一般物質里是不存在的,這些東西對人的健康有益處。
5、醬香酒收藏價值——可以投資增值
茅臺鎮有個打趣的說法,就是茅臺鎮的人有錢不存銀行只存酒。只要選擇純正的醬香酒加以合理條件和方法儲藏,收藏醬香酒是一種很好的投資工具。
由于醬香酒越陳越香,越放價值越高,現在許多達官貴人,以陳年美酒拿出來待客顯尊榮。特別是富豪、白領中產階層隊伍越來越壯大,藏酒之風日盛。藏酒投資在所有投資品種中算回報最高又最沒有風險的了。比如,30年前,茅臺幾元1瓶,現在20多年以上的茅臺酒已經賣到了2000-3000多元1瓶,漲了近千倍!因此,現在很多人買上幾箱茅臺收藏起來,已屢見不鮮。很多大腕級收藏者都儲藏了幾百,甚至幾千瓶茅臺。
醬香型白酒,以其香味細膩、入口醇厚、回味悠長而受到很多酒友們的歡迎。很多酒友們都說品醬酒品味的是自己逝去的青春,因為醬酒釀造的實際周期長并且工藝復雜,甚至飲醬酒的時候可以體會到熟透的糧食的喃喃細語。
6、醬酒為什么要進行七次取酒
醬酒的用料極為講究,一定要用仁懷本地產糯高粱,粒小、皮厚、淀粉含量高,經得起多次蒸煮。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五次酒后就被榨干了,只有本地高粱能完成七次取酒。
下沙的第一步是“潤沙”,即用100攝氏度左右的開水清洗幾遍,不僅可以洗去渣滓,還可以讓高粱吸水。然后把高粱上甑蒸煮大約兩個小時,散在地上“攤涼”,用鏟子不停地翻開,當溫度降至35攝氏度左右開始加曲。高粱與酒曲的總體比例1:1,但是酒曲要分9次加入,每次加的數量不一樣,平均為高粱的10%左右。
第一次加曲攪拌后要進行“收堆”發酵,發酵時間需要釀酒師依據溫度靈活掌握,這期間酒糟充分吸納外圍空氣中的微生物。
第一次發酵完成后,把酒曲鏟入窖坑進行封存——進入“窖期”。醬香酒的窖坑是用石塊砌成墻壁,否則醬味就不濃了。窖坑要用本地黃泥封住,不能透氣,在窖期中要經常檢查,時常撒點水,防止干裂進氣。
大概一個月后,打開窖坑,就要開始“二次投料”,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高粱,繼續上甑蒸煮。攤涼后加入曲藥,收堆發酵,然后重新下窖。前兩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為增加發酵時間,裹挾更多微生物。
再次度過一個月左右的窖期,開始第三次蒸煮。時間在12——1月這才開始進行第一次取酒。之后再對酒糟進行攤涼、加曲、收堆、下窖等流程。如此周而復始,每月一次,時間到第二年8月第七次取酒完成。這就是醬酒釀造過程中的七次取酒過程,當然出廠的醬酒后面還要經過一些流程和工藝,這里就不做贅述了,那么這七次取酒過程中那次取得酒最好喝呢?
業內人士認為:第三至五次出的酒最好,稱為“大回酒”,第六次得到的酒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為“追糟酒”。其中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喝,一、二次酸澀辛辣,最后一次發焦發苦。但是每一次的都有用處,出廠的就必須經過不同批次酒之間的勾兌。優質醬香酒大師以“醬香”、“醇甜”和“窖底”三種酒體來歸納和區分不同批次的酒。
新酒產生后要裝入陶土酒壇中封存,形成“基酒”。第一年進行“盤勾”,就是按照醬味、醇甜、窖底三種味道進行合并同類項,然后再存放3年。3年后,按照酒體要求進行“勾兌”,即用幾種基酒甚至幾十種基酒,按照不同的比例勾兌出一種酒,形成一定的口味、口感和香氣效果。
勾兌完成后,最后一項工作是“調味”,調味的時候要加“調味酒”。調味酒的生產是酒廠用特殊工藝生產出來的,這是各家酒廠的核心機密。調味酒味道特殊,每次只添加少量。
勾兌、調味完成后,還要繼續存放半年到一年,等待醇化和老熟后才進行灌裝進入市場。
總之,正宗醬香型白酒都秉承三高三長工藝,經歷端午制曲、重陽下沙,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加曲發酵,七次取酒,一年一個生產周期等工藝。再陳貯三年以上,勾兌調配,然后再貯存一年,使酒質更加和諧醇香,綿軟柔和,方準出廠,全部生產過程近五年之久,是口感很好,也值得喝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