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是酒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最早開始釀酒的國家之一。在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中,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白酒是中國最流行的酒水大品種,每年中國白酒的銷量都是一個非??植赖臄底?。當然了,純糧釀造的白酒,因為原料成本高,釀造工藝復雜,價格通常比較高,品質毫無疑問是很高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吧!
1、純糧酒,未加任何香精香料,純糧釀造的純酒
液體發酵的純糧酒,錳、鉛、甲醇的含量極低,對人體的有害成份可忽略不計。用高梁、玉米、大豆等原料配伍用小曲經過固態發酵,稱過固態純糧酒,此酒需要加香精香料勾兌,才能直接飲用,通常被稱為純糧酒,事實并不是真正的純糧酒。另一種工藝,則是用小麥、小麥大曲,在大缸中液體發酵,用回沙技術,蒸餾的酒,被稱為真正的純糧酒,此酒未加任何香精香料,蒸餾出來即可飲用。
“純糧固態”酒,通俗理解就是人們所說的純糧食釀造的白酒,它是按照中國傳統釀酒工藝進行生產的;而與之對應的就是以食用酒精為主要原料勾兌的新型白酒,即俗稱的勾兌酒。
2、鑒別酒精勾兌酒和純糧酒很容易
?。?)、把酒瓶倒過來搖晃,觀察酒花變化,酒花密集且消失緩慢的是優質酒,酒花少消失較快的則為劣質酒。
?。?)、酒瓶打開以后,把酒倒在手中,用兩手搓熱,放在鼻子底下聞,有酒糟味的,有醬香味的酒是糧食酒。
3、別談勾兌就色變,是好的誤解
白酒的勾兌即酒的摻兌、調配,包括基礎酒的組合和調味,是平衡酒體,使之形成(保持)一定風格的專門技術。作為白酒生產工藝流程中的重要一環,勾兌是必不可少的,它對統一白酒的品質和標準,保證酒質的穩定,有著重要作用。
在蒸餾白酒中,大約98%的成分是乙醇和水,其余還有上百種微量成分,它們量的總和很難超過2%,其中相當部分含量雖微,能量(作用)頗大,決定著白酒的風格和質量。由于這些成分的存在使白酒有別于酒精。
白酒的生產客觀上同廠不同車間,同車間不同生產時間的原理中,所含的主要微量成分的量及其量比關系不一致,因此感官上就會參差不齊。要使酒體完美、風格突出、出廠產品的質量平衡、穩定、勾兌便必不可少,從本質上來講,勾兌技術就是對酒中微量成分的掌握和應用。
通過勾兌,可以統一酒質、統一標準,保證酒質長期穩定和提高,保持產品市場信譽??梢匀¢L補短,彌補客觀因素造成的的半品酒缺陷,改進酒質,增加效益。
白酒的勾兌,講究的是以酒調酒,一是以初步滿足該產品風格、特點為前提組合好基礎酒;二是針對基礎酒尚存在的不足進行完善的調味。前者是粗加工,是成型;后者是精加工、是美化。成型得體美化就容易些,其技術性和藝術性均在其中。
勾兌只是一種技術,本質上是對白酒質量和風格的管控和設計。至于一些不良商家進行的違規添加那就另當別論。
4、白酒走向東亞:如何影響了日韓文化
“僧坊酒”:竟然是由日本和尚帶回國的。根據考古研究,在繩文時代中期,日本人就已開始釀酒了。長野縣井戶尻遺跡出土的“有孔鍔付土器”,是已知的日本最早的釀酒器具,土器的內壁上發現了山葡萄的種子,由此可知,日本人最初品嘗的也是野果酒。
到了日本繩文時代晚期,即中國的戰國時代,大量江南地區的農民為避戰亂逃往日本,帶去了水稻耕種技術,這樣就有了釀造米酒的原料。有孔鍔付土器
公元4~5世紀時,被稱為秦始皇后裔的秦氏一族遷移至京都一帶,為日本帶去包括釀酒工藝在內的多種先進技術,對日本經濟作出重大的貢獻,所以雄略天皇朝初次設立的主持財政的“大藏”機構的第一任長官就是秦酒公。
到了中世紀,日本文化中心轉入寺院,大行于世的“僧坊酒”就被認為主要是由入宋、入元、入明的僧侶們利用從中國帶回的技術釀成的。日本的“燒酎”與中國白酒的釀制方法更為接近。日本最著名的烈性燒酎是沖繩地區出產的“泡盛”,其制法也被認為來自中國。此外,日本自古以來稱指導造酒工匠集團的技術專家為“杜氏”,被認為是為了紀念中國的酒神杜康,因“釀酒始于杜氏”,所以采以為名。
綜上所述,白酒對于對釀造的要求極高,需要米、水、曲、火、藝、境六大要素的完美結合。一旦達到這種境界,新酒將飄逸自然、清雅的“純香”,其香幽遠,若有若無,若隱若現。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高端白酒與低端白酒價格相差的太多太多,這其中的時間成本、儲藏成本、工藝技術、原料和水源差異是主要原因,但這還不是最緊要的,最緊要的是釀酒人堅守和傳承古法釀造的決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