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歷史上曾經過了三次輝煌,汾酒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被載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舉成名。被譽為最早國酒,國之瑰寶,是凝聚著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的結晶,是清香型白酒的代表,毋庸置疑,口感很好,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1、汾酒,口感是什么樣
汾酒,漢族傳統名酒,屬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產于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又稱“杏花村酒”。汾酒工藝精湛,源遠流長,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后余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
2、汾酒,清香型白酒的代表
清香型白酒,清香純正,醇甜柔和,自然諧調,余味爽凈。清香純正就是主體香乙酸乙酯與乳酸乙酯搭配諧調,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無雜味,亦可稱酯香勻稱,干凈利落。
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為:清、正、甜、凈、長五個字,清字當頭,凈字到底。清香型白酒以高梁等谷物為原料,以大麥和豌豆制成的中溫大曲為糖化發酵劑,采用清蒸清糟釀造工藝、固態地缸發酵、清蒸流酒,強調“清蒸排雜、清潔衛生”,即都在一個“清”字上下功夫,“一清到底”,不應有濃香或醬香及其異香和邪雜氣味。清香型白酒標準評語是:無色、清亮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淀,清香純正,具有以乙酸乙酯為主體的清雅、協調的香氣,入口綿甜,香味協調,醇厚爽冽,尾凈香長、風格(突出、明顯、尚可)。
3、清香型、濃香型、醬香型白酒工藝特點比較
濃香型白酒:制曲原料以小麥為主,有些酒廠輔與豌豆、大麥。制曲頂溫在55-60℃,制曲培養以翻為主。糖化力、發酵力較清香型大曲低,曲香味濃郁。
清香型白酒:制曲原料以大麥、豌豆為主,很忌諱用小麥。制曲頂溫在46-50℃,制曲培養以排列為主。糖化力、發酵力較濃香型大曲高,曲香清雅。
醬香型白酒:大曲,以茅臺酒大曲為代表,制曲著重于堆,復蓋嚴密,以保溫保潮為主。每當品溫上升到60一65℃,開始翻倉,屬于超高溫曲。四川省古藺縣郎酒大曲的翻倉溫度競高達65-70℃,如此高溫,常使曲塊有明顯的醬香味。超高溫大曲的糖化力、發酵力均低,因此,用曲量大。茅臺酒的糧曲比為1:1或稍高,成品酒具有典型的醬香味。
4、汾酒,如何鑒別真假
?。?)、商標:“古井亭”注冊商標以古井亭正面圖和“古井亭”三個字組成,亭頂兩邊除翹起的兩黑角外,有16條寬窄均一的豎黑線條,亭檐下黑底金框扁額上有“古井亭”三個金字。“汾酒”及古井亭圖案為凸版印刷,印制精細。注冊商標兩邊以外為15毫米的1915年巴拿馬賽會一等獎章和1963年全國評酒會金質獎章圖案,“注冊商標”中的“冊”字為“冊”,頸標字跡工整、清晰。
?。?)、瓶蓋:用進口鋁質材料制成,螺紋蓋上印有古井亭圖案,蓋內壁呈銀白色,內墊有白色彈性塑料墊,瓶蓋外的螺紋處有紅色的“→”指示開口方向,并標有英文“open”字樣。
?。?)、酒液:無色清澈、無懸浮物。酒香純正、醇甜柔和、諸味諧調、余味爽凈、回味悠長。其理化指標為:酒度60±0.5度,總酸度大于或等于0.6g/v,總酯大于或等于3.00g/v。
綜上所述,“汾酒”產于山西省汾陽縣杏花村酒廠,選用上等高粱精釀而成,屬清香型白酒,曾多次在全國評酒會上獲金獎,注冊商標有兩種:“古井亭”牌和“長城”牌。該酒素以色、香、味三絕而著稱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