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為百藥之首,自古以來酒與醫就有不解緣,醫的繁體寫法:"醫"中有個"酉",酉者酒也。醫家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藥勢而達于臟腑、四肢百骸的特性。一人獨酌,空氣中時而氤氳著寂寞和孤獨,時而飄蕩著愜意和悠閑。很多酒友都喜歡醬香型白酒的醇厚和香氣彌漫,經久縈繞的感覺,那醬香酒品質這么高,是什么原因呢?事實上很大程度上是源于釀造,在下文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醬香酒的下沙過程吧!
1、醬香型白酒生產初次投料稱為下沙
“下沙”指的是投放制酒的主料高粱,正宗茅臺鎮醬香型白酒都選用每甑投高粱350kg,下沙投料量占總投料量的50%。在制酒中,所投糧食的完整程度不同,而產出不同的酒。投入的是較完整的高粱,產的酒為“坤沙酒”;用磨碎的高粱產出的酒名為“碎沙酒”;用后面9次蒸煮后丟棄的酒糟再加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藥后產出的酒為“翻沙酒”。而茅臺比較出名的“回沙”工藝,指的是將高粱多次蒸煮出酒,而不是一次榨光酒分。不過也不能理解為茅臺酒要在沙里過濾。
2、醬香酒為什么在重陽時節投糧
因為赤水河谷夏季雨多,水土流失造成水質不好,而且當地氣溫高達35至40度,高糧淀粉含量比較高,比如收堆、下窖升溫過猛,生酸幅度過大,不利于釀酒。到九月,氣溫降至25度左右,河水清澈甘甜,高粱也是在秋季成熟,所以這時候開始下沙釀酒的比較適宜。天人共釀-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必須順應天時地利,每年九月九左右,赤水河水質是一年醉好的時候,清澈見底,本地高粱也快成熟,各種釀造環境也好,所以選擇重陽下沙。
3、醬香酒:坤沙、碎沙、翻沙、竄沙
?。?)、坤沙指的是完整的高粱,茅臺鎮本地也叫“捆籽”
實際上,坤沙酒在生產時原料保持仍會保持大約20%左右的破碎率,并不是所有的原料都保持完整,因為有破碎后才能更好的帶動發酵。
這個工藝的特點是生產周期長,一年為一個生產周期,分為七次取酒,經常聽到的“九次蒸餾、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兩次投料”說的就是坤沙酒中較上乘的“回沙”工藝。原料經過深度發酵后釀造出來的醬香更醇厚,得到的白酒風味多,具有越陳越香的特點。不過缺點是酒質濃郁,此外此種工藝出酒率較低,釀造成本高,通常需陳放三年以上才能進行二次勾調。
?。?)、碎沙指的是被碾碎的高粱,是將原料100%破碎,打磨成粉狀。
碎沙酒的生產工藝比較快捷,周期相對較短,出酒率高,不需嚴格的“回沙”工藝,一般烤二三次就把糧食中的酒取完,釀造出來的白酒也好入口。缺點是相對正統醬香型白酒來說要單薄不少,酒體層次感單一,但也正因為這樣,更多的人在初次接觸醬香型白酒時會更容易接受。
純碎沙酒儲存多年后的香味提升很小,陳放后主要是口感更柔順,經??吹脚笥褌冇袧庥襞?、清淡派的派系之爭,其實就是坤沙酒和碎沙酒之爭。高質量的碎沙酒可單獨勾調銷售,品質一般和坤沙混合勾調后再進行銷售。
?。?)、翻沙酒,就是用捆沙酒第9次蒸煮后丟棄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藥后釀出的白酒。
翻沙酒”的生產周期短,出酒率高,品質差。這樣的白酒僅比酒精酒多一點醬味,本身不具備太多的經濟價值,同時工藝控制不好會出現苦、糊等邪雜味。很多大品牌的低端白酒,其實用的就是這種工藝。
4、你離好酒優質醬香型白酒有多遠
對于普通的消費者來說,想要喝到正宗的醬香型白酒,會有很多個門檻,既有行業現實的門檻,也有品酒、鑒酒等技術的門檻。
喝習慣優質醬香型白酒的酒友,很難再喜歡喝其他的白酒了。這是醬香型白酒獨特的優勢。同一瓶白酒,同一個人,不同場景,不同心理狀態,品出來的感覺也有可能不一樣,百人千味。
所以,對于想要喝到優質醬香型白酒的酒友,選擇一個靠譜的渠道(人)是非常有必要的,試酒、定制酒,參與進去。選擇一些價格合適的白酒,親自嘗試,選擇合適的。
5、醬香型白酒名字的由來
醬香型白酒因為有一種類似于豆類發酵時的醬香味而得名。但醬香型白酒的確立還是有一段故事的:新中國成立后為振興釀酒工業,輕工業部在1952年舉辦了首屆評酒會。這次評酒會雖然給白酒行業帶來了榮耀和聲譽,但因為當時對釀酒沒深入地研究,只能按照“品德優良”、“廣受好評”、“歷史悠久”等條件來評選名酒。
隨著釀酒技術的提升,研究人員發現,雖然都是白酒,但因為原料、工藝、發酵設備、不同產出的白酒的差異很大,為香型的確立打下了基礎。20世紀60年代由李興發帶領的工作組,分析出了茅臺酒的三種典型香氣,分別是:“醬香”、“醇甜”、“窖底”。
到了第三屆全國評酒會(1979年)時,按糖化發酵劑和將白酒分為5種香型: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其他香型,不屬于前4種香型的白酒都統稱為其他香型。中國白酒從此開始有了香型的劃分,并且確立了各香型的風格特點。由此“醬”和“酒”跨越千年的愛戀終于“修成正果”
綜上所述,沙是茅臺醬香型白酒制作原料高粱的一種說法,由于茅臺鎮正宗醬香型白酒的原料為紅纓子糯高粱。它顆粒小,飽滿,呈醬紅色,所以看起來像沙子一樣。當地人都稱其為“沙”。重陽下沙即指,重陽時節開始投料,是醬香型白酒初次投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