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執行標準簡述
目前,我國有關白酒質量、衛生標準有16個,相關標準5個,它們分屬于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鳳香型和豉香型白酒及貴州茅臺酒。其中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各有一個高度酒和低度酒的國標。另有4個行業標準,分別為《液態法白酒》、《芝麻香型白酒》、《特香型白酒》及《濃醬兼香型白酒》。近年來出現的新產品諸如營養型白酒等,還只有企業標準。
不管任何類別的白酒,不論其原料、工藝、香型如何不同,也不論執行國標、行標或企業標準,只要是白酒,都必須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GB2757-1981《蒸餾酒及配制酒衛生標準》以及GB2760-1996《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的要求。
濃香型白酒是以己酸乙酯為主體的復合香氣的蒸餾酒;清香型白酒是以乙酸乙酯為主體的復合香氣的蒸餾酒;米香型白酒是具有小曲米香特點的蒸餾酒;鳳香型白酒是以乙酸乙酯為主、己酸乙酯為輔的復合香氣的蒸餾酒;豉香型白酒是以大米為原料,經蒸煮,用大酒餅作糖化發酵劑,采用邊糖化邊發酵工藝,釜式蒸餾,陳肉壇浸勾兌而成的,具有豉香特點的蒸餾酒;芝麻香型白酒是以高梁、小麥(麩皮)等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貯存、勾兌而成,具有芝麻香型白酒風格的蒸餾酒;特香型白酒是以大米為主要原料,經固態發酵、蒸餾、貯存、勾兌而成,具有特香型白酒風格的蒸餾酒;液態法白酒是以谷物、薯類、糖蜜為原料,經液態法發酵蒸餾而得的食用酒精為酒基,再經串香、勾兌而成的白酒。
以白酒產量占60%的濃香型白酒為例,GB/T10781.1-1989標準中明確規定了該產品必須以糧谷為原料,經固態發酵、貯存、勾兌而成,具有以己酸乙酯為主體的復合香氣的蒸餾酒,等級分為優級、一級和二級。酒精度要求在41.0(V/V)%~59.0(V/V)%,固形物≤0.50g/L,作為主體香氣的己酸乙酯含量最低等級的二級酒要達到0.60g/L~2.00g/L。
國家《蒸餾酒及配制酒衛生標準》中明確規定了白酒中對人體有害的甲醇含量不得大于0.04g/100ml,雜醇油含量(以異丁醇與異戊醇計)不得大于0.20g/100ml。
我國白酒標準體系多為1989年建立,隨白酒產業的發展,已無法滿足不同白酒工藝的需要,許多企業制定的企業標準很不完善,水平較低,對白酒產業發展已產生不利影響,可喜的是國家相關部門已在著手規范完善和提高白酒標準,這將對白酒行業及消費者帶來深遠影響。酒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我國的傳統白酒多采用了獨有的固態發酵工藝,在衛生條件和質量控制上相對開放,酒醅中的微生物種群龐雜,形成了白酒成分的多樣性,也就構成了白酒風格的多樣性。
但是固態發酵由于酒醅中微生物種群難于做到精確控制,發酵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些對人體有害的代謝物質,如甲醇、醛類、高級醇類等。如果白酒中甲醇含量超標,對飲用者身體的危害極大,輕者致殘,重者致命;乙醛在人體內可以積累,代謝周期長,對人體的毒害作用是酒精幾十倍,飲用乙醛含量高的酒,會引起口干、頭疼、胃疼、消化道黏膜損傷等危害;高級醇類對人體的危害也很大,而且是隨著其分子量的增加,毒害作用加強,飲用后會引起頭暈、惡心等不良反應,長期飲用會傷害肝臟功能。這些物質的產生在傳統的發酵工藝中是很難避免的。
隨著白酒釀造工藝的不斷進步,”陳釀“、”不上頭“、”口不干“等等原有的優越品質的標志已經日漸成為白酒品質的基本要求,更豐滿的口感、更香醇的味道、更少的有害物質甲醇的含量、更具個性的酒體特征等成為優越品質的新標準。消費者依照自己對白酒品質的判斷來選擇品牌,來確定是否購買。白酒是典型的民族工業產品,只有充分依靠現代科技的優勢,加快技術創新步伐,發揮中國各類蒸餾白酒的質量特色,運用先進的設備、方法、模式,改造傳統工藝,生產出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優美獨特風味的中國名優蒸餾白酒為主的多品種酒類產品,才是21世紀中國蒸餾白酒的發展方向。
Copyright © 2021 酒買我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7網站地圖SITE地圖
如需刪除文章聯系QQ:474-902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反饋,本站核實后會立即刪除。敬請諒解!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