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飲料,適量飲用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減少動脈內膽固醇,從而防止心臟病,并有促進食欲、幫助消化、興奮精神、舒筋活血、消除疲勞等功效,統計數字表明絕對戒酒者的心血管患病率高于少量飲酒者,但喝白酒也要小心,比如那些喝白酒臉白、臉紅的人,那喝白酒后為什么會臉色發白呢?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1、喝白酒后為什么會臉色發白
喝酒臉發白這樣的人高活性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均沒有,主要靠肝臟里的P450慢慢氧化(因為P450是特異性比較低的一群氧化酶)。因為他們靠體液來稀釋酒精,個頭越大感覺越能喝酒。
在正常情況下,酒精濃度要超過0.1%他們才會昏迷,對大多數中國南方人來說是半斤白酒,而北方人由于體型大,可以喝到8兩到一斤白酒。但不管什么人,如果他是臉越喝越白的,最好不要超過半斤,不然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
2、喝酒臉白的人特別容易傷肝臟
白臉的則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線,在高度興奮中飲酒過量,直到爛醉。他們體內的酒精由于沒有高活性的酶處理而發生積累,導致肝臟損傷。酒精性肝損傷一般只發生在這些人身上。紅臉的人可以連續幾餐即便喝吐了也還能喝酒,而白臉的人需要更多時間的休息,因為酒精的代謝需要一兩天的時間。專家指出,酒精進入人體后,被分解成乙醛。乙醛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人體內有一種酶,對乙醛具有分解作用。不太會喝酒的人,此種酶的分解功能一般較弱,所以喝就臉紅。
3、喝白酒臉紅要小心
乙醛具有讓毛細血管擴張的功能,而臉部毛細血管的擴張才是臉紅的原因。所以喝酒臉紅的人意味著能迅速將乙醇轉化成乙醛,也就是說有他們有高效的乙醇脫氫酶。不過我們不能忘了還有一種酶,乙醛脫氫酶。喝酒臉紅的人是只有前一個酶沒有后一個酶,所以體內迅速累積乙醛而遲遲不能代謝,因此會長時間漲紅了臉。不過大家都有經驗,當1-2個小時后紅色會漸漸腿去,這是靠肝臟里的P450慢慢將乙醛轉化成乙酸,然后進入TCA循環而被代謝。
4、喝白酒,有哪些危害
酒精度數通常是指酒中所含乙醇量的百分比(按容量計)如北京啤酒含乙醇5.4%,葡萄酒含乙醇約11-16%,通常稱11-16度,白酒含乙醇38-60%,其中含乙醇38%的又稱為低度白酒。
長期飲酒可以導致體內多種營養素缺乏。酒是純熱能食物之一。在體內可分解產生能量。但不含任何營養素,過量飲酒第一減少了其它含有多種重要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食物的攝入.其次,可使食欲下降,攝入食物減少,以及長期過量飲酒損傷腸黏膜,影響腸對營養素的吸收,以上都可導致多種營養素缺乏。
酒中乙醇對肌體的組織器官有直接毒害作用,對乙醇最敏感的器官是肝臟。連續過量飲酒能損傷肝細胞,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進而可致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
5、喝白酒,有些什么作用
飲少量白酒可刺激胃液分泌與唾液分泌,因而起到健胃和止疼痛、利小便及驅蟲的作用。中醫用白酒治療疾病或做為強腎補劑已有很久的歷史。西醫也經常勸告感冒的人飲些白蘭地酒。也用酒外涂,作為殺菌消毒作用。
飲酒要適度,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古今關于飲酒害利之所以有較多的爭議,問題的關鍵即在于飲量的多少,少飲有益,多飲有害,無太過,亦無不及。太過傷損身體,不及等于無飲,起不到養生作用。
6、白酒飲用,有哪些禁忌
一般人每天的飲酒量以75克為佳,且每周飲酒不應超過3次。每天下午兩點以后飲酒較安全。白酒尤其適宜患有風寒濕性關節炎者飲用,也可以作為調味品在烹調時酌加,味香氣濃。
白酒不宜在空腹、睡前、感冒或情緒激動時飲用,以免心血管受損。也不宜大量飲用,過量飲酒可引起急、慢性酒精中毒,從而導致慢性胃炎、營養不良、神經炎、肝硬變、胰腺炎、心臟病、動脈硬化、食管癌、肝癌等疾病的發生。而且,白酒、啤酒、葡萄酒、果酒等不能混雜飲。陰虛、濕熱偏重,患有高血壓病、高血脂、痛風、血管硬化、冠心病、心動過速、癌癥、肝炎、肝硬變、糖尿病、食管炎、潰瘍等病癥者忌飲;肥胖者、體弱的老年人、兒童、新婚夫婦或孕婦也應忌飲白酒。此外,不宜喝冷酒。主要由于酒中除了含有酒精外,還摻雜著一些甲醇、甲醛等少量影響視力的有害物質。而這些有害物質的酒精溶液,水溶液混合后的沸點低于60℃。如果將酒精加熱,酒中的這些物質基本上就能揮發掉。所以,要喝溫酒。
綜上所述,喝白酒臉紅或者是連敗基本都是對立的,人們一般適當地飲用白酒對自己的身體是有好處的;相反,如果人們經常酗酒的話則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的。除了這些,喝白酒的壞處還有很多,所以大家記得白酒少喝點是沒有事的,但是千萬不要多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