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使用天然原料及釀制過程,使得它蘊藏有多種氨基酸、礦物質和維生素。這都是人體必須補充和吸收的營養物質,是很多人都喜歡的酒,但喝葡萄酒就需要了解葡萄酒,對同一瓶葡萄酒,一百個人會有一百個印象,可以說出個人的見解而不必擔心丟臉,但對于醒酒,醒酒到底是什么,在醒酒的過程中葡萄酒發生了哪些改變,怎么醒酒等知識,大家也許也不了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醒酒的相關知識吧!
1、醒酒,到底能對葡萄酒有怎樣的改變
醒酒不光是為了讓酒的風味更好!更重要的是為了促使有害物質SO2、甲醇的揮發。
2、醒酒,要什么步驟
葡萄酒是倒立儲存的,在醒酒前為了要分離沉淀物,需要在開瓶前恢復紅酒直立,讓雜質充分沉淀到瓶底。
在餐廳不方便等待過長的時間,建議直立靜止至少30分鐘以上后開啟。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恢復直立時間根據新酒和陳年老酒還有所不同。
將酒緩慢的倒入醒酒器內,酒液和空氣中的氧氣接觸后在寬大的瓶底作用,促使SO2、甲醇揮發(氧氣含量越高,有害物質的揮發得越徹底,用純氧醒酒是最理想的醒酒條件)。
關于醒酒時間,其實在網絡上一直都是爭議比較大的,其實是沒有固定的醒酒時間標準。這里給的時間建議,主要是針對一般不能自行判斷醒酒時間的人來說的。
醒酒時間的判斷主要還是依靠酒的年份、存儲狀態以及品種等指標。不同的酒有不同的醒酒的時間,即使同樣的酒,根據品酒人的愛好不同,也可能出現醒酒時間的不同,醒出的酒當然口味也有所區別,各有所愛。
3、葡萄酒禮儀:喝葡萄酒應該注意什么
?。?)、倒酒
這是個非常簡單的動作,不過千萬別把酒滿上,最多將酒倒至杯中的三分之一處,即約在杯身直徑最大處就足矣。因為,要留有足夠的空間,在搖晃酒杯時才不至使酒溢至外面;同時,留有足夠的杯內空間,可挽留從酒中逸出的香氣。
但氣泡酒不受“三分之一規則”的限制。原則上,氣泡酒一直倒到氣泡冒到杯口,類似于倒啤酒。如我們是順著杯壁慢慢倒酒,則頂部氣泡就會較少,這時斟酒的原則是三分之二。
?。?)、試酒
如在餐廳用酒,侍者開瓶后會向主人的杯中倒入一點點酒,在得到主人認可后才會換瓶或向其他人倒酒。試這口酒的目的是檢驗酒是否存在質量問題,而不是確認酒的口味是否對胃口。
?。?)、舉杯
從方便角度講,手握杯身是最自然,也是最穩健的。許多人也是這樣拿杯的。但正確的姿勢是手指捏著杯身下的杯桿,用拇指和食指捏著杯底也是正確的,之所以這種既不自然、又不平衡的姿勢才是正確的,是因為這一方面避免將人體溫度傳導給葡萄酒,另一方面也是避免手指印留在杯身,影響對酒的觀賞。
或許在有些人的記憶中有一種將杯桿夾在中指和無名指間,用手掌托住杯身的握杯姿勢。那是飲用白蘭地時優雅而又浪漫的握杯姿勢,但飲用葡萄酒時最好不要采用。如果自認為酒溫太低,則也可以用這種姿勢來對葡萄酒加溫,而不必機械地、教條地按上面所說的方式舉杯。
?。?)、敬酒
西方敬酒時將杯子高舉齊眼,并注視對方,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
?。?)、轉杯
葡萄酒入杯后不要即刻飲下,入口前還有個晃杯的動作?;伪哪康氖轻尫啪频南銡?,同時也是給酒留有更充足的氧化時間,使酒有柔和的過程。這也是酒不能倒太多的原因之一。
轉杯使酒液自下而上,并順著杯轉動的方向打轉。好的晃杯動作會使杯中之酒形成較大的凹面,從而加速香氣的釋放和氧化;同時又有優美的螺旋狀運動軌跡?;伪瓡r,千萬不可將酒晃到外面?;伪瓌幼骺赏ㄟ^在杯中放些水來練習。但水與酒是不一樣的,一杯水可能已練到瞭打轉自如,酒可能在杯中還是不聽使喚地晃來晃去,有被晃出的危險。當然也可以偷懶,將酒杯放在桌上,然后用手指按著杯底在桌面上“劃圈”似地移動,以起到晃杯的作用。
4、喝葡萄酒:感受六味
葡萄酒中的六味
?。?)、酸
所有的葡萄酒中都有酸,雖然有些高,有些低,但都能很容易被感知到。葡萄酒的酸度來自于葡萄果實本身,主要化學成分是酒石酸(TartaricAcid)。酸讓葡萄酒喝起來充滿活力和生機,更是組成了葡萄酒的骨架和結構。不夸張的說,酸是葡萄酒中**重要的味道。
?。?)、甜
發酵無法將糖100%轉換為酒精,只不過糖度低于一定數量(通常是4g/L),甜度就幾乎感受不到了,這些酒會被稱為“干”的,像干紅,干白。
相反,有些甜酒的糖度高達450g/L(作為比較,統一綠茶是40,可樂是110),比如著名的托卡依精華TokajEssencia,這些酒簡直甜到都粘稠了。大家喜愛的冰酒糖度通常在160-220g/L,也比可樂要甜上很多。
和直覺不同,甜酒里是沒有額外添加糖的!哪怕是甜到憂傷的酒,糖也是100%來自于葡萄汁。釀造甜酒的方法包括晚收,風干,貴腐,冰酒,打斷發酵等等。思路不外乎就是在釀造前就濃縮葡萄中的糖度,或者打斷發酵保留糖度。
另外,成熟的果味和高酒精度也會讓酒嘗起來有一點“甜”,盡管這只是錯覺,這瓶酒可能完全是干的。
?。?)、苦
酸和甜都是葡萄酒里常見的味道,大家都能感覺到,但苦?
意大利很多紅葡萄酒都有苦味,尤其是意大利**代表性也是****的酒——托斯卡納的桑嬌維塞(Sangiovese)和皮埃蒙特的內比奧羅(Nebbiolo)。但苦味不局限在這兩款酒里,許多意大利的紅酒都帶有某種程度的苦味。偷偷告訴你,盲品的時候,苦味是盲意大利紅酒的重要線索。
苦味是意大利紅酒有“鄉土感”的重要原因。哪怕再高檔的意大利紅酒,依然會讓人聯想起在鄉村小酒館里喝到的那杯酒。這種家常的感覺,是意大利紅酒不可替代的魅力。
白葡萄里,瓊瑤漿(Gewürztraminer)經常會帶有苦味。書上說瓊瑤漿是很適合新手的品種,因為它很好辨別的荔枝香氣。卻沒告訴你,很多新手都接受不了瓊瑤漿的苦味,覺得有點難入口。俗話說得好,盡信書不如無書。
?。?)、辣
辣嚴格來說不是味道,只是物質刺激神經細胞后帶來的灼燒感。
既然不是味道,能感受到辣的也不僅僅是舌頭,可能還是喉嚨,胃,腸道,還有吃完辣后第二天你懂的。很多物質都能引起辣,辣椒素,大蒜素,姜酮等等。葡萄酒里引起辣味的主要物質是酒精。
高酒精度會帶來灼燒的感覺,所以在喝到一瓶高酒精度的葡萄酒時,你的口腔還有食道就會感覺到辣,比如那些酒精度超過14.5%度的濃烈葡萄酒。
但也不是所有高酒精度的酒都會辣,酒里其它的物質會影響我們對辣味的感受。比如濃厚的果味會平衡辣口的感覺,更多的殘糖也會讓辣味不那么強烈。
?。?)、咸
當然這種咸不是說吃炒菜那種一吃就知道的咸,而是一種隱匿在果味之下的咸。如果你不想著它,你永遠也感覺不到。但只要你刻意去感覺這種咸味,你會發現它們在有些酒里是那么明顯,你會發現以前自己竟然從來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拿一瓶舊世界經典產區的高級紅酒尋找這種味道,干型雪莉酒中咸味也十分常見。咸在酒中是一種“高檔”且“嚴肅”的味道,因此在舊世界好酒中經常出現。這可以是一瓶波爾多,南/北隆河谷,里奧哈或者巴羅洛。
這些酒在表面的果香之下,通常都有一定程度的咸味。你會發現咸味是這些世界上葡萄酒氣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缺少了咸味,這些葡萄酒會顯得多么單調。
?。?)、鮮
葡萄酒就是這么神奇,有些葡萄酒里就是可以嘗到明顯的鮮味。
明顯的例子就是產自冷涼產區的西拉(Syrah),比如北隆河谷。這些西拉經常有一股明顯的鮮味,有些極端的簡直會讓你覺得要鮮掉眉毛了。這種鮮美感能讓人一口接一口喝得停不下來。
那些產自炎熱產區的西拉,比如澳洲的巴羅薩峽谷(BarossaValley),就幾乎感覺不到鮮味,它們的魅力來自濃厚的黑色果香。有時候不得不感慨,風土對葡萄酒味道的塑造真是不可思議。
總的來說,葡萄酒醒酒是一門非常講究的技術,想要真正掌握其精髓,還需要在不斷的試酒,品酒中探索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