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燕菜 盛唐喜餅 芝麻香油 偃師銀條 柿子醋 芝麻醬 獼猴桃 洛陽水席 涮牛肚“唐三彩” 是中國唐代的藝術精華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唐三彩是指唐代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而 言。三彩是通
稱,并不限于三種顏色。唐時多以紅、綠、黃為主,故稱“ 唐三彩”,除紅、綠、黃外,還有白、黑、蘭
紫等顏色。唐代這種藝術珍品,大部在洛陽發掘出來,故有“洛陽唐三彩”之稱。唐時,洛陽 一帶盛產三彩,所以洛陽是唐三彩的故鄉。唐三彩釉質的主要成分是
硅酸鋁。呈色劑是各種不同的金屬氧化物。洛陽唐三彩,譽滿 古今,馳名中外,歷來是洛陽的傳統出口的工藝品,深受國內外人士 的喜愛。
牡
丹 中國是牡丹的故鄉,洛陽是牡丹的發祥地。她始于晉、興于隋、唐,極盛于宋,千百年來,經過歷代花工的辛勤培育,牡丹已有五百多個品種,在四
川天彭、江蘇鹽城、浙江杭州、安徽毫州、山東曹州、廣東韶關等地相繼引種栽培。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以獨特的人文地理優
勢,成為牡丹重要培植基地。
如今,牡丹已成為連接各國人民友誼的紐帶和橋梁。
青銅器 洛陽是中國
青銅器制作最早的地區。洛陽夏文化遺址中,不僅出土有制作精美的青銅器,還發現有青銅作坊。洛陽青銅器制造業歷史悠久,始于夏代,盛于西周。青銅器的出
現,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
洛陽仿古青銅器的制作成功。不僅再現了歷史的風貌,而且還可以做為室內裝飾品,給人們以藝術的享受。
洛陽工藝美術研究所和工藝美術廠,自1973年以來,復制了數千件仿古青銅器,其主要有馬踏飛燕、犀牛、醉邪、方彝、車馬俑、人物俑、奔馬、各種酒器、
刀、劍等,都生動地再現了遠古風采。
洛陽宮燈 隋朝時期,洛陽宮燈制作技術極其發達。北宋以后,宮燈制作技術
流入民間,在春節、 元宵節、寒食節和杜康廟會、關林廟會等節會活動中往往舉行自發的宮燈展覽活動
80年代后,在一年一度的牡 丹花會期間舉行的“牡丹燈展”吸引了大批游客, 宮燈式樣除傳統的“鯉魚跳龍門”.
“八仙過?!蓖膺€有“三個和尚”、“佛光普照”等。這些大型宮燈采用了聲電光一體的新工藝, 更具有觀賞性。
剪紙
是洛陽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一種。早在漢、唐時期,民間婦女即有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花鳥貼鬢角為飾的風尚。后來逐步發展,
在節日中用有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人物的故事貼在窗戶上(叫窗花)、門楣上(叫門簽)
作為裝飾,也有作為禮品裝飾或刺繡花樣之用的。洛陽剪紙分為簡刻和繁刻兩類,前者粗獷豪邁、 造型簡樸,后者結構繁茂、精巧秀美。
根據剪紙時
用紙色彩不同,分為單色剪紙和彩色剪紙兩種 。建國后,洛陽剪紙藝術得到較大發展,出現了以李少白、周紹凱為代表的一批剪紙藝術家。
李少白的剪紙把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手法巧妙結合,創造了數千幅獨具特色的剪紙藝術作品。
其創作題材廣泛,表現了現代生活的各個方面。如《祖國花朵》等作品,構圖明快自然,手法細膩,明暗協調,技法獨特。
李少白剪紙把洛陽剪紙藝術
推到從未有的高度, 代表了中原剪紙藝術的最高水平,贏得了海內外的聲 譽。周紹凱的剪紙也很有特色,其作品多吸收中國畫、版畫、
年畫及雕塑藝術的特點,以豐滿圓潤為特色。
洛河奇石 “河出圖,洛出書”,在遠古的時候,黃河出現龍馬負圖,洛
河出現五彩神龜。河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策源地,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河洛一帶自古就是先民、帝王們主要的活動中心,神奇土地上的神奇河流,出產
的美石品種,也同樣有其獨特之處。
洛陽處于黃河流域中段,上游峽谷中各種山體巖石經過數百萬年劇烈不停地沖刷、撞擊和洗磨,終于在洛陽這段特
殊地理環境中沉落、留滯,生成了質地堅硬、造型生動、線條流暢、圖案美麗、色彩斑斕的天然奇石。真是天地、人間沒有一位巨匠具有黃河這樣雄偉的氣魄。她從
九天直下,一瀉千里,以無與倫比的力度與刀工雕刻琢磨她的作品。所以黃河石才能成為天地間的自然瑰寶。
黃河石構圖奔放,粗獷雄渾,洋溢著九曲
黃河奔騰咆哮的力度和野性。她多側面、多主題地顯示出黃河文化的廣博內涵。全方位、多層次地反映出地球與人類發展,與萬物之間的相互依存的關系。
特別是黃河流域洛陽段發現一種很奇特的太陽石(或月亮石),在石面上產生一種圓如太陽、月亮的圖案,有的似東海日出,有的如彩霞滿天、月上山崗等意境。
太陽石、月亮石是黃河中游的瑰寶,是河洛奇石中色彩最鮮艷、最獨有的一個品種。
Copyright © 2021 酒買我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7網站地圖SITE地圖
如需刪除文章聯系QQ:474-902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反饋,本站核實后會立即刪除。敬請諒解!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