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個人掌握的文字材料歸納,燙酒熱飲,只是習慣。
黃酒產地即糯米產地,多在江南。糯米秋熟,做酒自然多在冬月臘月新年之前。
大部分黃酒剛釀出,也就是新酒時,即在本村本鎮喝掉了。
那時正值新年,陰冷潮濕,燙酒,既暖胃,而且酒精揮發點比水低,稍微加熱,酒味即出,也能彌補新酒的淡薄。
有實力大量釀造,甚至存有多年陳釀的,只有少數大酒莊。
黃酒怕顛簸,易變質,不耐長途運輸。直到康熙疏浚運河后才開始遠銷北方,京師多江南官宦,更推重,稱為“南酒”。如曹雪芹之鐘情南酒燒鴨。
北方入冬更較南方寒冷,燙酒一法,因循而已。
南酒到貨后各大酒莊各有妙法兌水獲利,什么鴿子糞生石灰種種,唐魯孫先生文中記述甚詳,不具引。
好黃酒喝過不少,年輕時也循舊例燙熱。后來發現,越是好酒,冷飲越妙,千萬不能燙。冷飲,方存本味,尤其是微妙的厚重感和米香糟香,一熱即毀。
前些時在朋友處嘗到一次難得好酒,一黃酒廠長送給一白酒廠長的原漿,作為白酒原漿的回禮。黃酒原漿酒精度近40度,單飲香氣不足,醇厚有余。以原漿三,十五年陳釀七,兌勻,靜置有時。再飲,其妙處不可形容。為平生難得際遇,慚愧慚愧。
Copyright © 2021 酒買我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7網站地圖SITE地圖
如需刪除文章聯系QQ:474-902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反饋,本站核實后會立即刪除。敬請諒解!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