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喝酒是一種心情,喝的是歡笑,喝的是憂愁,喝的是感動。有朋自遠方來時,略備薄酒,促膝相談,熱情洋溢,逸興逸飛;煩惱憂郁時,喝的是愁緒滿腹,以酒解憂;離別辭行,以酒相送,喝的是一種深情綿綿,依依不舍,因此,正確喝葡萄酒,掌握正確的步驟很必要,特別是搖杯,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1、喝葡萄酒,搖杯主要有幾個目的
?。?)、醒酒
讓葡萄酒與空氣充分接觸,自由“呼吸”。搖杯可以增大葡萄酒與空氣的接觸面,因而可以幫助葡萄酒醒酒。此外,氧氣也會在搖杯的過程中快速溶解在酒杯里,從而使得葡萄酒的單寧更加柔順,口感更加圓潤。此外,搖杯還可以趕走葡萄酒中的不悅氣味,使得葡萄酒香氣更加復雜。
?。?)、散發酒香
有利于軟化單寧,讓葡萄酒中的香氣盡量釋放出來。這兩種功能都能提升葡萄酒的風味,讓它更加富有韻味。
?。?)、觀察厚薄程度及質地
通過搖杯,你可以觀察葡萄酒的粘性和掛杯情況,進而推斷出葡萄酒的口感厚薄程度及質地等。您可以這樣做:取出兩個相同的酒杯,一個裝入四分之一的水,另一個裝入四分之一的葡萄酒,然后搖動兩個酒杯。您會發現,停止晃動后,水會直接滑落到杯底,而酒液會形成一條條液柱,緩緩地向下流動,細細的、長長的,有的甚至好像“粘”在杯壁上了,您看到的這些細流就被稱為酒腿或酒淚。
?。?)、更好地觀察葡萄酒
酒液在杯中旋轉上升時,會形成一個顏色漸變,這樣一來你可以輕松地觀察葡萄酒的色調,判斷葡萄酒的釀酒葡萄品種、年份和是否進行過橡木桶陳釀等,對杯中的葡萄酒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和了解。
?。?)、提升形象
搖杯能讓品酒之人看起來更加專業優雅,能提升個人的整體素養和氣質。
2、葡萄酒搖杯要注意什么
搖杯之前,注意酒杯中的葡萄酒不要倒太多,否則難以搖晃,酒量占據酒杯的三分之一即可;杯腳置于拇指和一只或兩只手指中間,輕輕握著。如此可避免手掌導溫,也是搖晃酒杯最輕松的持杯方法。
若你是右手持杯者,你會發現以逆時針方向旋轉杯子,比較輕松;假如你是左撇子,可以嘗試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杯子。一開始可以最小、最溫柔的動作旋轉杯子,讓杯里的葡萄酒循環回轉,并使酒液向杯子的上方升起。之后,再稍微加力度搖動酒杯,加快杯子內酒液旋轉的幅度與速度。
3、除了搖杯,喝葡萄酒還要掌握什么禮儀
?。?)、如何穿著
年末各種宴會盛行,如何穿著成為眾多女士們的一件心頭大事。一般看你出行的場合,如果只是朋友間的小聚,穿著只要大方得體,舒適隨意就好;如果是宴會,請柬上沒寫明須正裝出席的話,只要穿件小禮服或是一套小洋裝便可;如果請柬上注明正裝出席,那還是穿得隆重些,女士要穿著晚裝或是禮服了。
?。?)、如何持杯
喝葡萄酒時避免使用啤酒杯或一次性紙杯,不但影響美觀,而且這無疑是影響葡萄酒口感的一大因素。另外,葡萄酒對溫度非常敏感,所以喝葡萄酒時要用高腳水晶杯(玻璃杯)來配,持杯的時候拿葡萄杯柄和杯托就行,切記手掌直接接觸杯身,不要以為這樣拿杯姿勢優美,這分明是在暗示人家你是外行。我們手掌的溫度有36度左右,手掌握杯致使溫度升高直接會影響葡萄酒的風味與口感。
?。?)、如何倒酒
中國人的酒桌上喝酒講究的是豪爽,必須倒滿,滿杯心誠,才能體現彼此的熱情與感情,當然喝白酒、啤酒也就罷了,喝葡萄酒是萬萬不可倒滿,倒酒時只需倒在杯身的1/3處即可。這樣倒好酒,可以輕輕搖晃酒杯,使葡萄酒的香氣慢慢的散發出來,如果把酒杯倒滿,搖杯的時候很容易潑灑。
?。?)、如何敬酒、碰杯
古往今來中國人的傳統禮儀中,都有奉茶、敬酒一說,表示晚輩對長輩的一種尊敬、敬畏之意。而在餐酒禮儀中,對于敬酒也是一門學問,尤其是在跟長輩、上級領導用餐時,要尤為注意,敬酒時應該將杯子舉起到略低于視線,并注視對方。碰杯的時候要稍稍壓低杯沿,低于對方的杯口,既表示了對其的敬意,又避免了杯口相互接觸的衛生問題。
?。?)、如何避免酒杯上留唇印
出席各種宴會場合,女士最注重的就是如何穿著,其次就是搭配什么樣的妝容。當然口紅固然是提升女士的光彩的必備品,而且有不少人受了電影情節的影響,覺得把紅唇印印在酒杯上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只不過如果在公眾場合將唇印印在酒杯上未免有點失禮。所以,就是在用餐或是飲酒前,把口紅擦掉,避免將唇印留在杯口。酒杯上殘留的口紅唇印不僅不雅,而且品葡萄酒時會影響其口感。
4、倒葡萄酒為什么不能倒滿
竟葡萄酒不像啤酒或者白酒一樣干,但是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便于我們觀色,品酒師通過葡萄酒顏色來對葡萄酒進行年份的判斷,而我們則可以享受葡萄酒美妙的顏色給予我們的喜悅感。
再者,杯子的寬處可讓葡萄酒有大的面積來跟空氣接觸,方便醒酒,讓您更好地享用葡萄酒的風味。還有個原因就是防止我們在搖杯的時候濺出酒液。
5、葡萄酒為什么不能一口咽下去
有朋友留言,為什么葡萄酒不能一口咽下去,像喝啤酒或者飲料一樣,咕嚕咕嚕特暢快,反觀葡萄酒,還要一看二聞三搖四品,一套步驟,葡語君笑而不語,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問,就一起來往下看。
品酒時讓葡萄酒在口腔內多停留片刻,利用舌頭和面部肌肉的運動攪動葡萄酒,然后將嘴微微張開,此時口中酒好像要流出來,用嘴輕輕吸氣,像是要把酒吸回去一樣。最后讓口腔充分體驗酒液,最后緩緩咽下。
意大利食品研究機構(ismg)發現,喝葡萄酒時若將酒含在口中八至十秒后再吞下,將更能品嘗到酒的香純與美味。原因在于人類的口水可將葡萄酒中的某些特定成分沉淀下來,因此使得葡萄酒的香味得以散發并留在口中。風味葡萄酒的香氣在入口前,依靠前鼻腔進行感知。而葡萄酒的風味則依靠口鼻之間的后鼻腔被嗅覺感應到,后鼻腔是嗅覺神經豐富的地方,入口之后的葡萄酒通過口腔的加溫和攪動,會開始散發出與杯中聞酒不同的新香味。
不同人的唾液影響了不同的口感味道,唾液中含有一種名為淀粉酶的物質,會造成不同的人對于同一種食物的口感不同。美國莫奈爾中心一項新的研究成果:每個人形成對淀粉的口味感知受口腔中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人們之所以會對食物產生或滑膩或濃稠、或粘牙或松軟的口感,并對其產生喜惡,是因為人體制造淀粉酶的數量各不相同。并論證了從個體基因差異到對營養成分口味感知差異的關聯性。最終理順了人體從基因差異到蛋白酶再到生理改變最后到味覺感知的整個過程的關系。
6、正確品鑒葡萄酒,有什么禁忌
?。?)、忌拉菲配海鮮
拉菲干紅葡萄酒中高含量的單寧會嚴重破壞海鮮的味道,使得口腔產生令人生厭的金屬味。如果實在對配餐一無所知,小紅勸你還是遵循“紅葡萄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這條“金科玉律”吧!
下次享用海鮮,記得將干紅葡萄酒換成賀東莊園北緯38°干白葡萄酒喲~
?。?)、忌葡萄酒兌雪碧
眾所周知,適量飲用葡萄酒有利于身體健康,然而加入雪碧和后,葡萄酒也就變成了慢性“毒藥”。這是因為一方面酒精在碳酸的作用下,很容易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內,造成傷害,另一方面兌了雪碧的葡萄酒口感較好,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增加攝入量,從而導致酒精攝入過量而對身體造成傷害。
?。?)、忌混喝
我國自古就有“酒不混飲”之說,宋代陶谷在《清異錄》中就說“酒不可雜飲。雜之,善酒者亦醉,乃飲家所忌”。葡萄酒亦如此。
?。?)、忌海喝
這里的海喝就是“感情深,一口悶。”不管是什么葡萄酒,舉杯一飲而盡。海喝的代價不大,只是浪費了釀酒師的一番心血,摧毀了根基尚淺的健康的葡萄酒文化,更是毀壞了自己的身體而已。
?。?)、忌香水
在參加品酒會時,細心的人都會發現,邀請函上會附上“請不要噴香水,以免影響品酒。”雖說,香水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品位和修養,但是在品酒會上就顯得有點唐突,因為香水濃烈的香氣會影響到旁邊的人品鑒葡萄酒的香氣和風味。
?。?)、忌只買貴的,不買對的
在中國,不少人認為只有上千甚至上萬的葡萄酒才是好酒,買貴的就是對的。事實上并非如此,雖然一般情況下,價格昂貴的葡萄酒在品質上確實要更有,但并不是所有昂貴的葡萄酒都符合每個人的口感偏好。因此,購買葡萄酒不僅要看價格,更要挑適合自己口感的,就像買鞋一樣,舒服的才是好的。
?。?)、忌死板品酒詞
品酒詞一般用于比較正式的品酒場合,如果在比較休閑的場合,特別是喝酒的朋友對葡萄酒了解并不深的時候,如果你的嘴巴中不斷冒出“覆盆子和黑醋栗味,酒體豐滿,復雜平衡”等等過于死板且不符合中國國情的品酒詞,十有八九你將成為酒桌上不受歡迎的人之一,估計下次喝酒就沒你的份了。
?。?)、忌酒后濃茶
一直以來都有喝濃茶解酒的傳說,實際上,茶堿可迅速發揮利尿作用,尚未分解的乙醛從而過早地進入腎臟,打亂了解酒進程。而乙醛是一種有害物質,對腎臟刺激很大,腎臟沒有解毒功能,長久以往容易患上腎病。
總而言之,輕輕搖杯的動作會瞬間把魅力值充滿,對葡萄酒來說,氧氣既是朋友,也是敵人。不論是紅葡萄酒還是白葡萄酒,適量的氧氣有利于酒的花香、果香充分散發出來,軟化單寧,讓口感變得更柔和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