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靖 杭州孤山多梅。每當臘風初度,便有暗香浮動,疏影橫斜,玉蕊怒放,情境高雅,探幽攬勝者多往觀賞。年復一年,便形成了孤山賞梅的勝跡。這里,曾是北宋詩人林和靖種梅養鶴隱居的地方。但林和靖的故鄉卻是在寧波奉化?! ×趾途福?67-1028)名逋,字君復,寧波奉化黃賢村人。因他四十多歲后長期隱居杭州孤山,直到八十三歲死于孤山,葬于孤山,時人多誤以為他是“錢塘”人?! ×趾途干倌旰脤W,詩詞書畫無所不精,獨不會下棋。常對人說:“逋世間事皆能之,唯不能擔糞與著棋?!彼郧榈?,愛梅如癡。在故里時唯以讀書種梅為樂。相傳,他于故居前后種梅三百六十余株,將每一株梅子賣得的錢,包成一包,投于瓦罐,每天隨取一包作為生活費,待瓦罐空了,剛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兌錢了。他種梅、賞梅、賣梅,過著恬然自樂的生活,常在梅園里獨自吟哦,寫過許多有名的梅花詩,如: 從芳搖落獨喧軒,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萦孪韧笛?,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趾途笎勖?,亦愛四處游學,足跡遍于江淮之間。到四十多歲時,便結廬于杭州孤山。孤山傍湖,山不高而清秀。他繞廬植梅,依山種樹,以種梅為樂。憑林和靖道德文章,高官厚祿不難立致。但他泰然隱居,絕意仕途,甚至宋真宗趙恒聞其名,請他去給太子教書,這一千載難遇的美職,也被他一口拒絕。在他臨終時還為此而自豪。他在絕筆詩中寫道: 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秋色亦蕭疏?! ∶晁涨筮z稿,猶喜曾無封禪書?! 〕爸垦瞿剿唢L亮節,紛紛慕名前往拜訪,但他絕不回訪。相傳,他從家鄉奉化帶去兩鶴,被他馴化,善知人意,會買菜報訊??v之飛入云霄,盤旋于西湖山水之間,爾后復歸籠中。林和靖愛逾珍寶。他常泛小舟游西湖諸寺院,每有客至,小童即延入小坐,開籠縱鶴。在西湖游覽的林和靖見家鶴飛翔,便知有客來訪,即掉小舟而歸。傳說,在林和靖死時,他養的這兩只鶴在墓前悲鳴而死。他在一首詠鶴詩中寫道: 皋禽名祗有前聞,孤引圓吭夜正分; 一唳便驚寥泬破,亦無閑意到青云?! ×趾途附K身不娶,以種梅養鶴為樂。時人說他“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梅妻鶴子”的佳話因而留傳千載。這只是他人生的一面。他人生的另一面還是情懷綿綿。這在他寫的《長相思》這首著名的詞里可以看出: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別離情?! 【郎I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趾途笇枢l的懷戀之情,亦常見筆端:“半夜月欲落,千山人憶往?!薄坝质请x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币笠笏寄顚乙缪员??! ×趾途傅囊簧请[居的一生,也是他刻意學術的一生。他寫的詩,風格獨特,清新自然,尤多奇句。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稱贊他:“風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敝娙藲W陽修、黃庭堅都很欣賞他那清新奇特的作品。但他不想以詩傳世,故隨寫隨丟,傳下來不多。經后人搜集,僅得詩詞三百余篇,題名《林和靖詩集》?! ×趾途傅墓澆俸蛯W識很得宋真宗的賞識,曾賜號“和靖處士”。死后,宋仁宗趙禎也“賜謚和靖先生,賻粟帛”?! ×趾途鸽m隱于孤山,死于孤山,葬于孤山,但他故鄉黃賢村,連婦孺皆知這位“梅鶴太公”。人們對這位先賢的尊敬,歷千年不衰。舊時族規定每年清明輪番去孤山掃墓,并一直保持到解放后五十年代。
最著名的隱士---陶淵明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隱士。他們是仁者,智者,但他們不愿參與熱烈的社會生活??紤]到中國古代社會士人唯一光明的大道是作官,不愿從政成了隱士遺世獨立最令人矚目的表現方式。 他們都有健全的人格,都是聰明人,但是獨立自由的傾向過于強烈。在一個要求服從的社會里,獨立性是參與社會生活的致命缺陷,在政治生活中尤其如此。人是社會性的動物。離群索居的生活方式肯定不是令人感到愉快的?;蛟S有些人具有忍受孤獨的天性,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會選擇孤獨。 但人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選擇的權利。人總體上處于別無選擇的境地。 表面看是隱士自己逃避政治,逃避熱鬧,逃避溫暖,而自愿選擇了孤獨,冷清與蒼涼,而實質是隱士自己內在的性格和氣質缺陷——過于強烈的獨立和自由傾向,導致了他不得不選擇孤獨。 不愿從政的隱士不一定就陷于孤獨。諸葛亮在出山參加劉備的隊伍前其實就過著隱士的生活,但那時他是多么愜意自在??!他躬耕、勞作、收獲,過著稍為寬裕的物質生活,另一方面他有一批朋友——一批同樣可稱之為隱士的朋友,他們多是勞作的士人,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發達的智慧,他們在一起唱酬、討論政治、哲學、自然、人生,可能還有科學技術問題,由于不受雇于人,他們的討論是自由的,他們也不迂腐。秋天他們可能相約一同出游,冬天在一起吃羊肉火鍋。他們喝一種溫醇的近似于黃酒的低度酒。但是在一個狹窄的地理范圍內,碰上幾個隱士湊在一塊的情形是希罕的。大多數隱士似乎必然地面臨孤獨。 淘淵明四十一歲時放棄了彭澤縣令的職務,回到了廬山山腳西南部的老家。不久他作了一篇《歸去來辭》賦。在這篇文賦中,那種從囚籠中放飛而出的欣喜心情,三千里外,一千六百年后晰可聞見??紤]到幾千年來中國眾多士人對官場的渴求、眷戀、嗜愛以致于有種種不堪入目的表現,他對官場厭惡的姿態著實令人困惑。 在歸來最初的三年里,他似乎頗感愜意。他躬耕、爬山、作詩、喝酒。溫飽不成問題,家中的孩子與他一樣天真、幼稚而又可愛。 公元408年,即他四十四歲那年,一場大火將他的家焚毀一空。此后,他的家境日下。終年辛勞,竟常常弄到難以糊口的地步。他像許許多多的中國農民一樣體嘗到生活的艱難,——中國農民為什么始終處于常年勞作而又常常難以糊口的境地這一問題似乎是人間眾多重大難題之一,此外,他也許該多少明白一點為什么世人那么熱衷于官場與權力,而對勞作與農業有一種唯恐躲避不及的心態。但是令人吃驚的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又一次拒絕了朝廷的征召,躲避政治和官場。 他的晚年貧困而又凄涼。他有時甚至出門乞借糧食以度時日。據說他的兒子都是癡呆。 但他仍然寫詩,寫他鐘情的自然和田園,那在晨曦霧藹中浮動的綠色,潔凈的氣體,悠然而自在的水流。他對自己困窘的生活際遇淡然置之;他對死亡與萬物的主宰同樣淡然置之。在他看來,生與死那是一種自然的過程,一個人的意志無法加以改變與駕駛的過程。人只是順應這個過程,而且,人從自然中來,最終又回歸自然。 這個偉大的隱者是個天才詩人。他的詩與他的人性一樣自然而又純情。一千六百年而后,讀他的詩仍然能嗅聞到其中的清新氣息,那是自然的氣息,春天和秋天的氣息,原始森林的氣息,氧氣很純潔很飽滿的氣息,菊花在初冬的薄霜里散逸出的淡淡的清香氣息。 對大多數沒有宗教信仰的中國士人來說,陶淵明詩集是一部構建自然主義美學人生的準宗教中的圣經。這部圣經中的上帝就是我們身處的自然,它既不神秘也不遙遠,它就是鳥鳴、云霧、森林、紫花地丁、秋菊、巖石、泉流、瀑布、明月、晨曦和黃蝴蝶,它就是我們在其間耕耘、播種、揮汗、收獲、躺下來休憩和仰望廣袤的星空和宇宙的田園.陶淵明詩全集:戰國時魏國有著名的隱士侯贏,曾幫助信陵君竊符救趙。接輿,道家的書與“高士傳”都說他姓陸,陸接輿說是楚狂,也是道家著名的隱士,學問人格都非常高。
Copyright © 2021 酒買我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7網站地圖SITE地圖
如需刪除文章聯系QQ:474-902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反饋,本站核實后會立即刪除。敬請諒解!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