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蒸餾酒,有朗姆酒、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金酒、中國白酒。
在這六種高度酒中,前五種基本實現了消費的“全球化”,也就是說,不管是遠在北非、還是白雪皚皚的北海道、或者是湛藍的好望角,你走進任何一個城市的酒吧,你總可以點一杯朗姆酒、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或者是金酒。
但是,你點不到中國白酒。
同是烈酒,但中國白酒與其它蒸餾酒所受的待遇如此不同,這是深刻植根于我們與西方國家不同的飲酒文化的。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寫道,“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就無需那么麻煩。只要我默默遞出酒杯,您接過去安靜地送入喉嚨即可,非常簡單、非常親密、非常準確?!薄鞣轿幕锏娘嬀?,是小酌或酣飲,飲者之間一致達成的默契是對酒的尊重,出于“品酒”的品,無論是烈酒還是啤酒、紅酒,飲者常能達到一種“惺惺相惜”的境界,而飲酒發生的場所,多在酒吧、酒窖,或是自家餐桌,場所的專業性帶來飲酒行為的“專業性”:為飲酒而飲酒。與西方人喝酒,極少發生對方力勸酒的現象,因為在他們的文化邏輯里,喝酒出于熱愛。
而我們文化里的飲酒,在古代尚是“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或者是“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或者是“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可以看出,這些留下詩篇的古人也是愛酒的,而且喝得很有腔調:把酒喝成了詩。
但到了現代,中國白酒的飲酒文化就變了模樣。
首先是各地都有且以地域不同而演變的飲酒禮儀:座位次序、提杯要干、要敬酒,等等等等。其次是飲酒的場所,多數是在酒店餐桌,或者自己家中。繁復的禮節及出于“禮貌”不干杯不行的酒文化,讓品酒變得不太可能。
而在這種語境下,中國白酒被這種特定的“酒文化”綁架了:喝酒看人,而不是看酒。而西方是喝酒看酒,享受的是酒。
也因此,長久的飲酒文化差異造成的中國白酒的“刻板印象”,一時讓中國白酒即使出口,也是出口向華人聚居的國家,且出口量很零碎。
從財經面分析,當前我國白酒出口的壁壘之一是面臨對方國家較高的關稅,價格較為昂貴,而其他幾種蒸餾酒幾乎都是100元人民幣以內即可購得整瓶的;其次是我們國內白酒品牌及其副線品牌有幾十萬種,對西方的文化推介及尋找合適的合作進口商存在一定困難;最后,對于西方消費者來說,中國白酒普遍度數較高,飲醉速度太快,而西方消費者飲酒為的是享受一個較長的從清醒到興奮到沉醉的過程,對此消費特點,中國白酒缺乏對應產品。
總的來說,中國白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真正打出國際名堂,需要沉下心研究目標消費者的文化基因、消費特征。
Copyright © 2021 酒買我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7網站地圖SITE地圖
如需刪除文章聯系QQ:474-902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反饋,本站核實后會立即刪除。敬請諒解!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