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的一生宛如少女般,在葡萄園里經過一點點褪去它的青澀,一點點累積它的風韻,最后在釀酒師的精心釀制下才能華麗蛻變成為葡萄酒,它的每一次蛻變都讓人感動,經過釀造、裝瓶之后,已經從葡萄完成了酒的蛻變,在瓶中美酒與空氣還會繼續通過木塞來接觸,達到青澀到成熟的成長階段,那瓶裝葡萄酒怎么保存家里呢?需要了解很多!
1、瓶裝葡萄酒保存,需要幾個要求
?。?)、溫度:10-15℃
高溫是葡萄酒的頭號“敵人”。當葡萄酒被置于22℃的環境中持續一段時間就會遭受不可修復的損害。若是超過26℃,葡萄酒還會出現馬德拉化(Maderization)的現象,也就是熱化,它會使葡萄酒出現煮熟的水果和堅果等味道。因此,你在儲存葡萄酒時需要保持涼爽的溫度,理想的儲存溫度介于10℃至15℃之間。此外,盡量避免溫度發生劇烈或者頻繁的變化,否則也會對酒質產生不可挽救的影響。
?。?)、濕度:50%至75%
如果葡萄酒的儲存環境很干燥,這很容易導致軟木塞萎縮,讓氧氣有機會通過縫隙進入瓶中,導致葡萄酒被氧化。通常來說,50%至75%是比較理想的濕度,這樣可以讓軟木塞保持濕潤。同樣,儲存環境的濕度也不宜發生大幅或者頻繁波動。
?。?)、陰暗、避光
光線也是葡萄酒的一大天敵。無論是自然光還是燈光,都會加速葡萄酒的氧化。這也是葡萄酒采用深色瓶子包裝的原因。所以,儲存葡萄酒的時候一定要將其放在陰暗、避光的地方。如果是特別昂貴的名酒,建議大家可以購買專業的防紫外線儲藏柜。
?。?)、水平放置
使用軟木塞封瓶的葡萄酒需要水平放置,這樣可以保持酒液與軟木塞始終進行接觸,防止軟木塞過于干燥,讓氧氣有機可乘。
?。?)、避免搖晃震動
貯藏過程中,頻繁的搖晃或者震動會加快葡萄酒中的各種化學物質發生反應,還會攪渾沉淀物質,因而損壞酒質,使得口感變得粗糙。
2、在家保存葡萄酒,位置很關鍵
相信很多人都習慣把葡萄酒放在冰箱和廚房,實際上,這些地方都不是理想的儲存場所。冰箱的溫度和濕度都偏低,不符合葡萄酒的儲存條件。此外,冰箱里有各種各樣的食品,若長時間與這些東西放在一起,難免會“污染”葡萄酒本身的香氣。
而廚房和閣樓溫度和濕度變化大,且經常會有光線直射,長時間暴露在這種環境之中,葡萄酒很容易變質。
3、保存葡萄酒,溫度有規定(高溫之下葡萄酒容易爆塞)
?。?)、為什么爆塞
葡萄酒軟木塞凸出來一截,就是我們俗稱的爆塞、脹塞或頂塞。軟木塞之所以會凸出來,究其原因,還是由壓力不平衡導致的。但瓶內的空氣壓強大于瓶外的壓強時,就會把軟木塞頂出去。葡萄酒在釀造的過程中會添加一定量的二氧化硫,以起到殺菌、抗氧化的作用。但是在夏季的高溫下,溶解在酒液里的二氧化硫會揮發出來,導致瓶內壓力上升,可能形成爆塞現象。
雖然大多數情況下葡萄酒爆塞都是由高溫引起的,但高溫可不是爆塞的僅有誘因,還有可能是因為以下6種情況:生產環節軟木塞沒壓好,葡萄酒質量問題,葡萄酒含糖量多,葡萄酒劇烈震動,葡萄酒溫度過低,軟木塞質量差。
如果軟木塞只是輕微的凸起,爆塞情況不嚴重,說明瓶內的氣體還是比較少。多半是由于生產時沒壓好軟木塞或者瓶內微生物發酵產生微量氣體而引起的,通常情況下對酒質并沒有多大的影響。但還是應該盡快喝掉,以免導致漏液會讓更多的氧氣進入瓶中。
如果葡萄酒爆塞嚴重,凸起30%以上,那么這多半是由于高溫或劇烈震動引起的(高溫是大的可能)。而高溫對葡萄酒的影響非常大:酒體變寡淡,口感變得粗糙酸澀,原本新鮮的果香變成了煮熟水果、蔬菜的味道。受高溫侵害的葡萄酒不會對人體有健康方面的危害,只是變得非常難喝而已。但是也不排除某些爆塞又漏液的葡萄酒口感依然不錯的情況。
?。?)、如何防止爆塞
葡萄酒在儲存的過程中保持溫度的恒定、溫和,以10-15℃為宜;理想的保存濕度是60-70%,且酒瓶要臥放,以保持軟木塞的濕潤與良好的膨脹性;在葡萄酒運輸過程中也要盡量避免劇烈的震動。還有就是,到信譽良好、品質有的酒商那里買酒,一是對方一般會有專業的存儲條件可盡量避免爆塞,二是就算到手的酒出現了爆塞情況,也能順利地退換貨。
因此在存儲葡萄酒的時候,必須要把控好它的溫度,不能夠讓葡萄酒周圍環境溫度太高。另外,可以采取酒柜、酒窖等等降低周圍環境的溫度,避免葡萄酒在高溫下發生爆塞。只有減少爆塞問題,葡萄酒才能夠安然度過炎熱的夏季。
4、任何酒都要經歷一個藏的階段,或者說,可以叫“催眠”。
地球上的酒大多都必須走過或桶或壇的窖藏關。號稱可以讓生活陽光化的葡萄酒,其實整個釀造過程幾乎是在不見陽光的空間完成。經歷辛苦艱難的歷程后,葡萄酒,終于可以進入橡木桶中休憩了。酒在桶內,桶在窖內,酒窖內數以千以甚至萬計的木桶呈列在眼前時,壯觀的感覺,如同兵馬俑皇陵,如今許多酒廠都進行了現代化的改造,記憶中的潮濕陰暗、昏暗不明,斑駁、苔蘚幾不復存在。不管怎樣,看似安靜的空間,其實每個桶中都在默默經歷“化蝶”的過程。
萬物有生命,橡木桶也不例外,即便被緊箍如斯,依然承載著酒液與外界交互的重任,將微量的空氣輸入桶中產生適度氧化效果,適度不是過度,過猶不及,這也是中國古代哲學一早指明的。橡木桶一分一分地將自身的功力——香氣及丹寧酸、多酚貢獻給了酒液,2-3年的時間,就可以初步成就葡萄酒的大體了。如同一個冬眠周期,葡萄酒液在此期間睡而不僵,醒來時就幻化成瓊漿玉液。
學會用橡木桶來提香,實在是近百年發生的大事記之一。在此之前,即便是浪漫的法國人也只是將橡木桶作為運輸工具之一,直到新世界的葡萄酒興起時,仿佛一次頓悟:原來橡木桶可以這樣用!比較起來,法國產區出品的橡木桶香氣含蓄,而美洲地區的橡木桶香味奔放濃烈,果香濃郁;荷蘭人發明的橡木桶用硫熏的烤術,使得橡木桶成了一個改邪歸正的好孩子,驅除了木材本身的微生物后,它再也不會破壞酒的品質了。單純是做好事,形象地來說就如同時下流行的煙熏妝,賦予了葡萄酒特殊的口感刺激。于是經過2-3年浸潤之下的葡萄酒自然也具備不同的香味,舉個通俗的例子就像是各不相同的香水氣味:尊貴VS潮流,各取所需。只是盡量避開僅僅以橡木片來提香的葡萄酒,請相信,那基本上不是佳釀的精髓本質。
如果說葡萄酒會變成醋,那并不是戲言,在17世紀以前的歐洲,這是家常便飯。一切都源于陳釀的溫度,葡萄酒實在是需要精準控制的液體,即便是暫時的休息,遇到過高溫度時,醋酸菌便活躍起來,好好的一桶酒待到2年之后開桶時,已然成了一桶醋。這可好,酒商馬上更換招牌,成了醋商。傳統中認為地下酒窖的溫度一般在攝氏13度左右,總之攝氏20度以下的溫度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溫度不能過低,否則葡萄酒中的鹽分會在“睡眠”過程中慢慢析出。濕度的控制在80%左右是較為得當與理想,一般地下酒窖是較天然的地點。
葡萄酒瓶水平放置比較好,透過葡萄酒與瓶塞直接接觸,不僅可維持木塞的濕潤,而且瓶內的空氣永遠在一邊,既不會增加也不會跑掉。如果瓶口朝下,酒渣就會沉淀在瓶口,那么你前列口入嘴的就都是渣滓了。只可惜其實這個習慣并不算太經典,因為圓柱型的酒瓶出現的歷史并不算太長,而其他形狀的酒瓶很難橫著擺放。
更早的時候,人們甚至不用酒瓶,它的出現只是為了方便葡萄酒從酒桶中端上餐桌。玻璃在現代算是便宜貨,可古埃及的法老卻拿它當寶貝,即使后來身價依然很高,一般人只好用陶器來藏,有點像中國人藏黃酒的壇子,只是沒那么大。后來大家都掌握了制作玻璃的技術,酒瓶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又引起了新的麻煩,制造玻璃要燒大量的木炭,以至于某些地方的樹都要被砍光了,國王只好一聲令下,禁止制造玻璃,大家不得已,又用上了老古董。幸虧聰明的人改用煤來燒制玻璃,這才解決了大問題,而且經過煤煙影響泛著墨綠色光澤的玻璃硬度較高,也能放光照,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標準葡萄酒瓶。
總而言之,葡萄酒的口味很容易受到周圍事物的影響,因此合理保存很必要,如果想放冰箱保存,其實最好方法是把它存放在遠離其他食物或有氣味的東西的地方,否則它很容易被串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