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每過三個月或半年再打開一瓶,葡萄酒在到達頂峰之前的上升曲線很明顯,好酒隔三個月或半年再喝,肯定有新的發現。葡萄酒祖籍不在中國,雖然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古詩,里面的葡萄美酒很可能是葡萄和美酒兩樣東西,但不管怎么樣,大家對于葡萄酒的喜愛也不會減少,而葡萄酒之所以品質這么高,很大因素是葡萄酒的釀造,今天小編就針對葡萄酒釀造中的混釀給大家做個介紹,讓你了解葡萄酒混釀的目的是什么!
1、混釀葡萄酒,有什么目的
大多數情況下,混釀葡萄酒是由相同類型的葡萄酒混釀而成,即紅葡萄酒與紅葡萄酒混釀,白葡萄酒與白葡萄酒混釀。不過也有例外,有時釀酒師為了獲得最佳的香氣及風味組合,會把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一起混釀。法國羅訥河谷(RhoneValley)的羅第丘(Cote-Rotie)就是采用這種混釀方式的經典產區,在這里,紅葡萄品種西拉(Syrah)通常會和白葡萄品種維歐尼(Viognier)一起混釀。
通過混釀,釀酒師可以把不同品種、地塊或年份的特性融合在一起,釀造出更為復雜豐富或者風格更為和諧的葡萄酒。事實上,一些鼎鼎有名的葡萄酒也是混釀而成的,比如波爾多混釀(BordeauxBlend)。波爾多的氣候非常多變,如果僅采用單一品種釀造,所釀的葡萄酒就很可能產量低且不平衡,混釀則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些缺陷。具體來說,混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大方面:提升香氣濃郁度;增添風味復雜度;調整酒液的色澤及pH值;提高或降低酸度、酒精度;調整葡萄酒的甜度;削弱過重的橡木風味;增加或減少單寧含量。
2、混釀葡萄酒有什么方式
年份混釀葡萄酒由同一個年份的葡萄果實混釀而成,可以像許多波爾多葡萄酒那樣只使用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和梅洛(Merlot)來混釀,也可以像某些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葡萄酒那樣,采用多達13種葡萄來釀制。
無年份混釀葡萄酒則采用不同年份的葡萄來釀制,其酒標上沒有具體的年份信息,但往往會注明“NV”或“Non-Vintage”。部分波特酒(Port)和香檳(Champagne)等起泡酒便是這種混釀方式的經典范例。年份混釀葡萄酒和無年份混釀葡萄酒的基本區別在于,前者的目的是賦予葡萄酒更和諧的架構,而后者則主要是為了平衡每個年份不同的風味特點,以保持葡萄酒的統一風格。
3、世界各地的波爾多式混釀葡萄酒對比品鑒
波爾多式混釀指的是以赤霞珠、梅洛和味而多(PetitVerdot)等葡萄混釀而成的葡萄酒,其中赤霞珠或梅洛一般占主導地位。除了波爾多以外,西澳州、納帕谷、索諾瑪、南非斯特蘭德(Stellenbosch)、華盛頓州的哥倫比亞谷、托斯卡納(Tuscany)、智利邁坡谷(MaipoValley)和門多薩都出產相當不錯的波爾多式混釀葡萄酒,可以從以上產區中挑選同等價位的混釀葡萄酒進行對比品鑒。
4、混釀葡萄酒,種類有哪些
?。?)、波爾多混釀
波爾多混釀是指用波爾多地區常見的葡萄品種任意組合搭配的葡萄酒,可以是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品麗珠(CabernetFranc)、梅洛(Merlot)、馬爾貝克(Malbec)和味而多(PetitVerdot)等品種的任意組合。當然,波爾多混釀最經典的混釀葡萄酒還是以赤霞珠和梅洛為主。
?。?)、羅訥河混釀
法國羅訥河谷混釀通常是歌海娜(Grenache)混釀西拉(Syrah)、慕合懷特(Mourvedre)和神索(Cinsault)。此外,在北羅訥河谷的羅第丘(CoteRotie),比較常見的是西拉-維歐尼(Syrah-Viognier)混釀,這里的維歐尼(Viognier)和西拉葡萄同時采收、同時浸皮、一同發酵。
?。?)、里奧哈
里奧哈是西班牙最為出名的產酒區,這里的混釀葡萄酒主要以丹魄(Tempranillo)為主,加入少量的歌海娜和其他葡萄品種。
?。?)、基安帝
這是意大利著名的混釀葡萄酒,主要混釀品種為桑嬌維塞(Sangiovese)、卡內奧羅(Canaiolo)和其他法定葡萄品種。
?。?)、梅里蒂奇(Meritage)
20世紀80年代,一群來自加州釀酒師想用納帕谷(NapaValley)的釀酒葡萄復制波爾多混釀,但是因產區法律限制,梅里蒂奇葡萄酒不能在酒標上使用與“波爾多”相關的字眼。
在經驗豐富的釀酒師的觀念里,混釀葡萄酒可以協調不同品種之間的優弱勢;而對消費者而言,飲用混釀葡萄酒可以從中得到樂趣,搭配不同食物會有不一樣的體驗,混釀葡萄酒的獨特性和神秘性深深吸引著葡萄酒愛好者。
吉姆(Jim)是猶他州葡萄酒學院(WineAcademyofUtah)的股東,同時也是一間餐廳的酒飲采購負責人,他解釋道,“釀酒師堅持釀造混釀葡萄酒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混釀葡萄酒有利于維持酒莊的損益底線,每年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釀酒葡萄的質量,如果酒莊將所有投注都壓在一小塊地上,那酒莊可能會面臨很嚴峻的問題,這和經濟學理論“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是同一個道理”,他接著補充道,“混釀可以使得酒款在更大范圍內上保留果香,混釀不僅降低了成本,而且有利于縮小不同年份之間的酒款差距。”
5、混釀之前,你了解葡萄酒萃取了嗎
或許大部分人對葡萄酒釀造的了解僅僅局限于葡萄的發酵,對萃取這一工序較為陌生。但實際上,萃取也是釀造葡萄酒的核心步驟。所謂萃取,就是將葡萄果實中的風味物質、色素及單寧等成分提取出來。葡萄果肉中含有糖分和酸,果皮則蘊含著多種芳香化合物以及單寧、花青素等酚類物質,這些成分對葡萄酒的顏色、香氣、風味和酒體結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釀酒過程中,釀酒師會根據期望的葡萄酒風格,采取特定的釀造工藝,把葡萄果實中的這些有用成分適度萃取到酒液中。
萃取在酒精發酵過程中以及酒精發酵前后都可以進行,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實現:冷浸漬(ColdMaceration,也叫低溫浸漬)、壓帽(PunchDown)、淋皮(PumpOver)以及延長浸漬(ExtendedMaceration)。
冷浸漬通常發生在葡萄破皮后、酒精發酵開始前,具體做法是將溫度控制在4-15℃左右來抑制酒精發酵進行,讓破皮的葡萄帶皮浸泡一段時間,通常為2-7天(具體時長依釀酒師而定)。這個過程中發生的是水溶性萃取,主要從果皮中萃取色素和風味物質,幾乎不會提取需要酒精作為溶劑的單寧,可以達到增添酒液顏色及果香的效果。發酵過程中進行的壓帽與淋皮則是為了使發酵中的汁液能夠持續、充分地與葡萄皮接觸,促進單寧的萃取,同時提取更多的色素和風味物質。發酵后的延長浸漬一般應用于紅葡萄酒的釀造,這種浸漬方法指的是在酒精發酵結束后,延長葡萄果皮同酒液接觸的時間,進一步萃取單寧和風味物質。
萃取是將色素、單寧以及芳香化合物等成分,從葡萄果實轉移至葡萄酒中的過程,對最終成酒的品質和風味風格有著重要影響。
適度的萃取有助于釀造出單寧、酸及果味等各要素互為平衡的葡萄酒。而如果萃取過度的話,葡萄酒就會失去口感上的平衡,單寧厚重,口感更為收斂和苦澀,不易飲用,同時可能會帶有比較明顯的草本氣息。此外,萃取過度的葡萄酒會更趨向同一種風格,難以表達各自風土的微妙差異。因此,許多釀酒師會在發酵前進行冷浸漬以避免過度萃取,這個過程能在盡可能少地萃取單寧的情況下提取果皮中的色素和風味物質。另一方面,若萃取程度過低,則會導致成酒因缺少單寧和風味物質而變得單調無味,酒體單薄,經不起陳年的考驗。
無論是紅葡萄酒還是白葡萄酒,釀造過程中都包含萃取這一工序,不過對紅葡萄酒來說,萃取的過程須更為謹慎。這是因為白葡萄酒在發酵前會先經過輕柔壓榨以分離汁液和固體物質,葡萄汁與葡萄皮接觸時間短,而紅葡萄酒是由葡萄汁連同果皮發酵而來的,它的萃取貫穿了發酵的整個過程,持續時間比白葡萄酒的更長,因而過度萃取的風險更高。
6、什么因素決定葡萄酒風味
?。?)、氣候:大自然的匠心運
葡萄品種一致的前提下,對葡萄酒影響的就是氣候。氣候,包括日照、降水、濕度、氣溫等。一般而言,涼爽氣候的葡萄酒酒精度更低,酸度更高,香氣內斂但更為集中。天氣和煦,陽光普照的地區,釀造出來的葡萄酒通常酒精含量較高。
?。?)、釀制方法:釀酒師的慧眼識珠
對葡萄酒來說,釀酒師就是“伯樂”,他們能夠看到每種葡萄的與眾不同,并制定出針對性的釀酒方法
盡管氣候和釀制方法是決定葡萄酒風味的重要因素,但每瓶酒的風味仍是必然與偶然的結合。年份、透氧量、儲存環境,都是可能影響葡萄酒風味的因素。即使是同一箱酒,也存在“個瓶差異”??梢哉f,世上沒有兩瓶完全一樣的酒,每瓶酒都是活生生、立的個體。
綜上所述,混釀葡萄酒的定義比較廣泛,最常見也最為人們熟知的就是不同葡萄品種之間的混釀。如采用此種混釀方式,占主導地位的品種的比例至少要達到40%至50%。其它混釀方式則包括不同地塊的同一品種的混釀以及不同年份之間的混釀等,讓葡萄酒的種類變得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