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應該是地黃,看是不和圖片一樣的?
地黃(拉丁學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別稱:生地,懷慶地黃,小雞喝酒,黃酒棵,玄參科地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30厘米,根莖肉質,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莖紫紅色。直徑可達5.5厘米,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葉脈在上面凹陷,花在莖頂部略排列成總狀花序,花冠外紫紅色,內黃紫色,藥室矩圓形,蒴果卵形至長卵形,花果期4-7月。
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處。因其地下塊根為黃白色而得名地黃,其根部為傳統中藥之一,最早出典于《神農本草經》。依照炮制方法在藥材上分為:鮮地黃、干地黃與熟地黃,同時其藥性和功效也有較大的差異,按照《中華本草》功效分類:鮮地黃為清熱涼血藥;熟地黃則為補益藥。此外,地黃初夏開花,花大數朵,淡紅紫色,具有較好的觀賞性。
這是黃酒棵這是濟南的叫法
客家釀酒是一種糯米釀造的甜酒,酒精度比較低,估計也就是15度左右,在客家地區的家庭十有七八都會自己釀造。本人采訪釀酒大師王民玉:客家娘酒制作最好在冬至以前完成,因為天氣好,釀的酒更好。梅州客家娘酒的制作步驟?(1)選料:黃酒選取糯米為原料,晚季稻更好,用圖片上這種粗糙糯米。(2)浸泡:把糯米浸泡半天左右,夏天二小時即可;(3)蒸米:入米進鍋蒸,又稱蒸酒,蒸米環節很重要,先用大火加熱,沸后再用文火,將米蒸熟蒸透,而又不糊不焦(如果米粒焦糊,黃酒將有殘味,制酒失敗);注:自己食用現在高壓鍋即可,比米飯干一點,顆粒狀。(4)冷卻:將蒸熟的米飯起鍋攤開晾涼;(5)加入酒餅粉未(起發酵作用):在糯米內拌入酒餅粉未,將拌好酒丙粉未的糯米放入陶器壇中壓實,面上再撒上一層酒餅粉末,封好口發酵,大約24小時后,壇內溫度自然上升,看到有酒娘流出,再添加高度白酒(10斤糯米4斤白酒比例)冬天則用棉被或者稻草包裹壇子保溫。封好口放置自然發酵2年以上,才可取酒,這樣保存酒質會更好。)(6)取酒:壓榨酒糟,分離汁和酒糟,把酒汁盛入壇中,用碗蓋住,再用另一個碗反扣,以防雜物落入。(7)炙烤:在壇子四周圍上谷糠或者稻草,陰火炙烤一天,把酒煮沸,既滅菌又讓酒的口感更醇香。(8)封壇飲用:自然冷卻,放置一周后,淘汰沉淀物,封好酒壇放置,待隨時飲用。以上就是制作客家娘酒的過程。
Copyright © 2021 酒買我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7網站地圖SITE地圖
如需刪除文章聯系QQ:474-902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反饋,本站核實后會立即刪除。敬請諒解!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