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席弗雷《微小喜悅事典》:葡萄酒是教授品位的老師,它透過內在注意力的實踐,塑造我們的品位,解放我們的心靈,也照亮我們的心智。”喝葡萄酒,可以預防各式各樣的疾病。我為心臟喝一杯,第二杯抗癌,第三杯強身,接下來就是喝開心,世界葡萄酒,種類眾多,大家在喝葡萄酒的時候,你是否也會疑惑:“為什么有的葡萄酒比較甜?”“葡萄酒的干型半干型怎么區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答疑解惑吧!
1、干型葡萄酒是什么酒,殘留糖多少?
干型葡萄酒指的就是那些殘留糖分(ResidualSugar)為4克/升以下的葡萄酒,這意味著它的甜度不會很高,而個中奧妙,就潛藏在其發酵的過程中。
葡萄酒中的酒精是通過酵母對葡萄含有的糖分發生作用產生的,所以,為了使釀出的葡萄酒帶上一絲甜味,很多釀酒師都會提前結束整個發酵過程。如此,酵母便沒有足夠的時間分解掉葡萄中的所有糖分,而留存下來的,就被稱作是“殘留糖分”。假若釀酒師讓整個發酵過程完整地進行,酵母便可充分地對糖分進行分解,這樣釀出來的葡萄酒既無殘留糖分也不帶有甜味,就是干型葡萄酒。此外,有些人會把甜味的缺失和果味的缺失等同起來,這其實是不對的,在一款干型葡萄酒中,你仍可品嘗到繽紛果味。
也許是受到可口可樂的影響,美國人在飲食中對糖分的偏好整體要高于歐洲人,因此,相較于干型葡萄酒,他們更愿意去選擇半干型葡萄酒(Semi-dryWine)。酒如其名,半干型葡萄酒指的就是余有些許殘留糖分的葡萄酒。
在語言長期的發展中,“Dry”這個詞(或者是法語里的“Sec”)已經和干燥的感官體驗交融在一起了。因此,當我們嘗到一款讓人“口干舌燥”的葡萄酒時,很容易就把它定義為一款干型葡萄酒。事實上,這種所謂讓人口干的葡萄酒只是一款單寧含量較高的葡萄酒,盡管許多干型葡萄酒的單寧含量恰巧也很高,但它們從來都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此外,還有很多人認為干型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都比較高,其實這也是個謬誤,而出現這種誤解的原因是人們在品嘗高酒精度的葡萄酒時,其酒精的風味會在口中營造出一種干燥的感覺,從而導致了感官上的混淆。
2、區分干型半干型,有什么方法
?。?)、干型(Dry)
當我們形容一款酒為干型時,一般指這款酒的殘糖量很低,介于0-4g/L之間,加上酸度、單寧和酒精度等因素的影響,人們幾乎無法從中感知到糖分的存在。在釀造一些干型葡萄酒時,一些釀酒師也會選擇在酒中留下極少量的糖分,以使酒款的口感更顯圓潤迷人。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葡萄酒,如經典的波爾多紅葡萄酒、勃艮第黑皮諾(PinotNoir)紅葡萄酒和霞多麗(Chardonnay)白葡萄酒以及納帕谷(NapaValley)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紅葡萄酒等都為干型葡萄酒。
?。?)、半干型(Semi-Dry)
半干型葡萄酒的糖分含量一般在4-12g/L之間,在口中能表現出明顯甜味,但這類葡萄酒中的糖分不足以支撐其與大多數甜點搭配。其中,如果酒中僅含少量能被感知到的糖分(一般為4-9g/L),這類葡萄酒也會被稱為“近乎干(Off-Dry)”,一些“干型”的阿爾薩斯(Alsace)瓊瑤漿(Gewurztraminer)和意大利阿瑪羅尼(Amarone)都有可能屬于這一類型,當然市面上很多價格較為低廉的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也都含有少量能被人們感知的糖分。
?。?)、半甜型(Semi-Sweet)
和半干型類似,半甜型葡萄酒中也擁有足以被人們感知出來但無法與大多數甜點搭配的糖分。但半甜型葡萄酒中的糖分含量相比半干型會更高一些,一般為12-45g/L。德國珍藏(Kabinett)、晚收(Spatlese)和精選(Auslese)等級別的部分雷司令(Riesling)葡萄酒就屬于半甜型,當然這三個等級也會出產半干型或干型的葡萄酒。
?。?)、甜型(Sweet)
甜型葡萄酒中的糖分含量高于45g/L,酒中蘊含的糖分以及展現在口中的甜度是它最主要的特征。根據釀造方式的不同,葡萄酒會展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征,甜美清新如麝香(Muscat)甜白,擁有葡萄品種帶來的花香和果香,爽脆怡人;馥郁濃稠如蘇玳和托卡伊阿蘇(TokajiAszu)貴腐甜白,夾雜著蜂蜜、堅果、杏仁等美妙風味,令人神往。
3、解讀干型葡萄酒,了解殘糖是什么
殘糖,英文名作“ResidualSugar”,通常指葡萄和葡萄汁在完成酒精發酵之后,酒中存留下來的糖分,一般以克/升(g/L)為單位進行衡量。
與葡萄酒中的單寧和酸度等因素一樣,糖分含量也可以通過品嘗進行感知,其表現在口中的便是甜味。酒中的糖分含量越高,嘗起來也就越甜。當然,酸度、單寧和酒精等因素也會干擾人們對葡萄酒甜度的判斷,例如,較高的酸度會使酒中的甜味得到均衡,而顯得不那么突出。而酒中其他一些要素,如甘油和清新馥郁的果味也會給人帶來“口感甜美”感覺。
4、葡萄酒中的糖分怎么來
?。?)、酵母自然停止發酵
在酒精發酵的過程中,當糖分含量過高或酒精度達到一定程度時,酵母菌就會很難存活,發酵活動變緩直至停止,酒液中就很有可能留下未被發酵的糖分。大名鼎鼎的蘇玳(Sauternes)貴腐甜白就是葡萄在貴腐菌(NobleRot)的作用下,糖分和風味物質得到高度濃縮,在酒精發酵完成后,酒中還殘留大量糖分,從而帶來了甜美的口感。同時,葡萄酒中的殘糖還可能來源于極少量無法被酵母轉化的糖分,如戊糖(Pentose),這也是一些干型葡萄酒會含有極少量殘糖的原因。
?。?)、人工中斷發酵進程
為了釀造出特定風格的葡萄酒,釀酒師也會選擇人工中斷酒精發酵進程,從而給葡萄酒帶來一定的殘糖。人工中斷發酵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向正在發酵的酒液中加入白蘭地(Brandy)等烈酒進行加強,殺死酒中的酵母菌,從而釀造出酒精度較高的加強酒,如波特酒(Port)和雪莉酒(Sherry)等;另外一種方法是對發酵中的酒液進行降溫處理或是注入二氧化碳,以抑制酵母活性,然后將酵母從酒液中過濾出去,達到中斷發酵的目的,使用這種方法釀制出來的葡萄酒一般酒精度較低,如意大利阿斯蒂(Asti)起泡酒。
?。?)、加糖(Chaptalization)
除上述兩種方式外,葡萄酒中的糖分還可能源于人工添加的糖分。以釀造香檳(Champagne)為例,在完成基酒發酵、瓶中二次發酵以及吐泥等步驟后,釀酒師會向酒液中添加一種葡萄酒和糖分的混合液,之后再用軟木塞和鐵絲網封瓶?;旌弦褐械奶欠趾繘Q定了香檳的含糖量,進而決定了香檳的類型,天然極干型(BrutNature)香檳在這一階段不添加糖分。
事實上,加糖是一種很古老的葡萄酒釀造技術,在一些較為涼爽的產區或年份,釀酒師也會在酒精發酵之前加糖,以提高成酒的酒精度。但現在很多國家都不允許使用這一技術,如阿根廷、澳大利亞、葡萄牙和意大利等。而法國、德國、加拿大和美國等部分允許使用這一技術的國家和產區,也對加糖的劑量控制得非常嚴格。
5、糖分含量高低與葡萄酒品質沒有太大關系
在不少人的觀念里,會將葡萄酒的品質與糖分含量的高低聯系起來,認為糖分含量高的葡萄酒一定是大批量生產的廉價酒。但事實上,糖分含量的高低只是釀酒師和產區釀酒風格的一種選擇,并不能代表葡萄酒的品質。且白葡萄酒中的糖分也能起到防腐劑的作用,如果酒中的酸度和甜度能達到很好的平衡,那么其糖分含量越高,陳年潛力就越強。
正因如此,一些頂級甜酒擁有長達50年甚至更久的陳年潛力。其中,最為著名的甜酒要數被譽為“液體黃金”的法國蘇玳貴腐甜白、有“酒中之王,王者之酒”之稱的匈牙利托卡伊阿蘇和德國的逐粒精選葡萄干葡萄酒(Trockenbeerenauslese,簡稱TBA)等,這些葡萄酒皆使用受貴腐菌侵染的葡萄釀成,成酒糖分含量高,風味物質高度濃縮,擁有極佳的陳年潛力。
總之,“干型”、“半干型”葡萄酒,實際上指的是葡萄酒的“甜度”,和含糖量與度數沒有半毛錢關系!也就是說“干型”葡萄酒里的糖份在生產過程中充分發酵,即便是“干型”葡萄酒也無法100%的完全轉化,只是殘留比“甜型”葡萄酒要少而已,這少量的糖份可以讓葡萄酒的口感更加絲滑,而“甜型”葡萄酒口味更偏酸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