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酒和黃酒的區別
料酒的原料
在黃酒中加入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砂仁、姜、食鹽等一種或多種調料釀制或配制而成。
料酒的作用
料酒是烹飪用酒的稱呼,主要用在烹調肉類、家禽、海鮮和蛋等動物性原料的時候加入。烹調過程中,酒精幫助溶解菜肴內的有機物質,產生新的香味并減少腥膻和油膩的口感。
黃酒的成分
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于低度釀造酒。
黃酒的作用
是飲用酒,可幫助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具有補血養顏,活血祛寒,通經活絡等。不過烹飪時加入黃酒也能夠達到去腥的目的,同樣也可以除去膻腥氣。
這個在目前的消費環境下其實沒法做出比較公認的對比。
相比黃酒的歷史,其實白酒是一個小年輕。目前考證的白酒起源,一般是說源于宋元時代蒸餾技術的興起,然而黃酒的歷史差不多可以追溯到秦漢乃至更早。
盡管現在白酒的名氣似乎遠遠大于黃酒,但在黃酒流行的江浙地區,黃酒依然是本地酒水消費的大頭。
黃酒的衰落其實是近百年間的事情。在近代以前,黃酒是全國范圍最普及的酒種,清末民初的時候發展到頂峰。當時中國人喝酒以釀造酒(黃酒、米酒等)為主,蒸餾酒(白酒)還比較少。
而且那時候黃酒是屬于“上層酒”,官僚文人飲宴喝的都是黃酒,而那時候白酒還被叫做燒酒,因為酒精度數高、刺激性大,一般只有中下層比較窮苦的腳夫走卒用來驅寒、獲得刺激等。
而且黃酒的喝法比較文雅。黃酒一般不干杯,“干杯”其實是一個外來的身體儀式,有一篇回憶錄講的就是俄羅斯人評價當時的中國人喝酒:中國人喝酒很奇怪,端起杯子來,也不碰杯,在空中讓一下,說一句“請”,小抿一口又放下。整體來說酒風是比較恬淡優雅的。
白酒作為新時代產物出現以后,黃酒在很多方面都處于劣勢。首先,白酒多次蒸餾,酒精度高(最高70多度),黃酒一般不超過18度,這種反差帶來的影響是超強的,感官刺激、快速反應,對抗寒冷效果更強,這點也是黃酒南盛北衰最主要的原因。至于深層次的文化中心、經濟中心、政治中心北移等原因,我們就不做深入討論了。
其次,黃酒分四種,甜、半甜、半干和干黃酒,前三種有甜味,后一種太干澀,整體的風味口感太敏感,白酒注重香型而非口感,因為喝幾口嘴里就麻了,遮丑。
再次,酒的陳化其實就是其中微生物的變化和反應,越高度的酒中微生物活性越低,也就是說,黃酒十年的陳化后口感變化遠大于白酒,好的黃酒成本太高太難得,反過來說,就是白酒其實不需要陳化很久,因為陳化的效果極微。而白酒的不同香型中,又以醬香型白酒的陳華效果最好,但在短時間內,還是不如高端黃酒。
最后,就是算經濟賬,如果酒水預算是1000,一桌十人,喝白酒(假設48度)可能三四瓶就狀態正好,可以買每瓶二三百元的;喝黃酒(假設12度)要達到喝得差不多的狀態,可能需要的瓶數就要翻4倍甚至更多了(度數低有甜味好入口),這樣每瓶只能買七八十元的?;ǖ腻X一樣多,喝的酒價位差幾檔,你請客會這么喝嗎?
對于現在不愛喝白酒的年輕人來說,黃酒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但是對于我們喝慣了白酒的中年人,黃酒仿佛就是果汁飲料一類的淡口味酒,沒法給我們想要的刺激。
不同的人群,對黃酒和白酒的接受度是不一樣的。單論對身體的影響的話,黃酒的刺激性是比白酒要小的。然而很多人喝酒,就是為了刺激。
Copyright © 2021 酒買我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7網站地圖SITE地圖
如需刪除文章聯系QQ:474-902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反饋,本站核實后會立即刪除。敬請諒解!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