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酒要經過: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的工藝過程,茅臺鎮是醬香白酒的集中生產地,用當地的優質高粱作為原料,嚴格按照節氣,端午采曲,重陽投料?;粕a周期有一年,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春夏秋冬四季。醬香酒從原料進廠到出廠要經歷五年的時間,一年的生產期,三年陳釀期,一年勾兌后陳期。
感謝題主邀請。
前面兩位回答問題的網友似乎答非所問了。
正如題主所言,關于醬香酒的傳統釀造工藝的優勢,也就是好的一面,大家都耳熟能詳了。諸如”三高”啦,”12987”啦等等,這些獨特的釀造工藝,對醬香酒的品質無疑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但是,這些復雜的工藝無形中增加了醬香酒的不必要的成本。
題主在這里是希望大家分享一下醬香酒傳統釀造工藝存在的弊端,看看是否可以克服這些弊端,從而把醬香酒的成本有效的降下來。
我本人剛開始釀造醬香酒的時候,也是嚴格按照傳統工藝”三高”啦,”12987”啦等等來做的。但是,經過反復試驗,發現沒必要兩次投糧,也沒必要7次蒸餾取酒。
所謂兩次投糧,就是說同在一個窖池發酵的糧食,不是一次投完投夠,而是分兩次投糧。比如說,這個窖池本來是裝2000斤糧食發酵的,第一次發酵1000斤,第二次再加投1000斤。這樣一來,問題出現了,第一次投的糧食蒸餾了7次,而第二次投的糧食必然少發酵少蒸餾少取酒了一次。這就是兩次投糧的弊端。我覺得這是不符合邏輯思維科學常理的。因此我認為這是醬香酒傳統工藝的弊端。我們不應該盲目崇拜迷信。所以我現在改為一次性投糧了。事實上現在很多釀酒人也在逐步改變觀念了。
所謂7次取酒,也就是經過多輪次反復糖化發酵,經過7次蒸餾取酒。在實踐中,很多釀酒人發現完全沒有必要搞到7次蒸餾取酒,有三~四次足以。我本人現在是改為三次蒸餾取酒。同樣可以獲得高品質的醬香酒。
以上兩點就是我在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傳統醬香酒釀造工藝的弊端。通過改良,可以大幅度降低醬香酒的生產周期及成本。
好吧,這次就分享到這里了,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如果覺得有所裨益,那么請大家幫小編點個贊,點關注,轉發一下,以示鼓勵吧。謝謝大家
Copyright © 2021 酒買我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7網站地圖SITE地圖
如需刪除文章聯系QQ:474-902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反饋,本站核實后會立即刪除。敬請諒解!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