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象我以前講過。桑椹;性溫,能補益肝腎,養血祛風。屬溫補肝腎氣血之藥物。主要用于;肝腎虛損,氣血虛弱,疏風散熱,益肝明目,利尿鎮咳,補養體質。但,凡肝腎氣血不虛,內熱,陰虛內熱者,不可久服。否則,易內熱上火。
每一味中藥背后,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跟藥學博士從百草故事學習百草功效。
早上跑的時候,跑到一墻腳下見滿地的黑紫色的果子落在地下,抬頭一看,竟然是一顆桑樹,滿樹的墨綠掛滿了黑紫色的桑葚。所以看到這個問答,禁不住就想回答下。
我們先從一個桑葉的傳說故事來認識桑葉有什么功效,再看看歷史上桑葉都有哪些泡制方法,然后去了解桑葉泡酒的功效。
嚴山寺游僧和桑葉治病的故事傳說,在宋代時期,嚴山寺這天來了一個游僧,只見他身體瘦弱飲食也很差。每天上床睡覺后,會發現渾身出汗,醒來后衣衫盡濕,就連蓋的被子和身下的草席都濕透了。而且,游僧還告訴寺里好奇的和尚說自己二十多年來一直如此,雖然一直遍尋各地醫治,但從未徹底治好。
游僧的這個情況,不知怎么就傳到嚴山寺的監寺和尚那里了,就過來對游僧說:“你別擔心,我知道一個法子,是我家祖傳下來,我看治你的病肯定慣用==管用,還不用化一分錢,也沒有毒,你可愿意試試?”
游僧聽了自然樂意了。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監寺和尚就和游僧一起到寺外的桑樹下,正好趁太陽未起晨露未干之時,采摘了幾把桑葉返回寺中,告訴游僧焙干后研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米糖溫服,每天一次。
游僧按照監寺和尚的方法連服幾天后,困擾他幾十年的頑疾竟然好了。
游僧和寺中眾和尚無不驚奇,很是佩服監寺和尚醫術高超藥到病除。
再后來,這個用桑葉醫治盜汗的方法,還被金元四大家之一、中醫滋陰派創始人朱丹溪所著的《丹溪心法》中:“桑葉焙干為末,空心米湯調服,止盜汗”。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桑葉研末可以醫治盜汗。
那除了這個功能,桑葉還有哪些功效呢?
“神仙草”桑葉桑葉,是??粕僦参锏母稍锶~,還可稱作黃桑、家桑、荊桑、鐵扇子等。
對于桑葉的記載最早可見于《神農本草經》,在其中被列為中品,稱桑葉為“神仙草”,記載桑葉性寒,味苦、甘,歸肺、肝經。桑葉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的功效。桑葉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等癥。
我國作為栽桑大國擁有著豐富的桑葉資源,作為衛生部門公布的藥食同源植物之一,桑葉有著很高的藥用和營養價值。
關于桑葉的功效,可見下面的中醫中藥古籍中的記載——
《神農本草經》記載桑葉:“除寒熱,出汗”。
唐代的蘇靜等人編撰的《新修本草》中記載:“除腳氣、水腫,利大、小腸?!?。
唐代孟詵編撰的《食療本草》中記載:“止咳”。
唐·陳藏器編撰的《本草拾遺》記載:“主霍亂腹痛吐下,冬月用干者濃煮之細挫,大釜中煮取如赤糖,去老風及宿血。:
清代醫家嚴潔、施雯、洪煒等共同編撰的《得配本草》中記載:“清西方之燥,泄東方之實,去風熱,利關節,疏肝,止汗?!?/p>
清代醫家徐大椿所著的《藥性切用》中認為桑葉“入肺而清肅氣化,除煩退熱,為肺虛挾熱專藥?!?/p>
清代醫家黃宮繡所著的《本草求真》中記載:“清肺渴胃,涼血燥濕?!?。
清代的一家陳士鐸認為桑葉有補益作用,他在《本草新編》中說到:“桑葉之功,更佳于桑皮,最善補骨中之髓,添腎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腦明目,活血生津,種子安胎,調和血脈,通利關節,止霍亂吐瀉,除風濕寒痹,消水腫腳浮,老人可以扶衰卻老,婦人可以還少生兒?!?/p>
陳士鐸還認為桑葉補益作用超越桑葚:“桑葚,專黑髭序,尤能止咳潤燥,填精益腦。此三品相較,皮不如葚,而葚更不如葉也?!?/p>
經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桑葉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黃酮類(槲皮素、蘆丁、一槲皮素和黃芪甲苷等)、生物堿類、多糖類、萜類和有機酸類(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草酸)、蛋白質和氨基酸類、微量元素等。
基于桑葉含有的有效成分,現代藥理表明,桑葉具有抗糖尿病、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和對心血管和心臟的保護作用、抗炎抗菌、抗氧化作用等。
那桑葉泡酒有什么功效呢?這就要從桑葉的炮制方法說起——
桑葉炮制方法和桑葉泡酒的功效自古以來人們習慣于把桑葉在秋天霜降以后采摘,認為桑葉“老而經霜者佳”,所以把入藥的桑葉叫做“冬桑葉”、“霜桑葉”或“經霜桑葉”。
但是現代藥理實驗表明,霜前桑葉中蕓香苷含量明顯高于經霜桑葉中蕓香苷含量,從而認為桑葉霜后采摘似乎不是很妥當,但桑葉尚含多種成分,其余成分霜前霜后的含量還沒有完全稿明確,所以目前位置桑葉在采摘時間上存在著諸多爭議。
關于桑葉的炮制方法,在唐代就有了記載,以后各代逐漸增多對其炮制方法的記載,主要方法有炙、燒、焙、蒸、炒等法;每一法又有加輔料與不加輔料的區別,歸納起來主要有桑葉燒灰存性、炙桑葉、炒桑葉、蒸桑葉、蜜桑葉等,其中最常見并沿用至今的炮制方法有炒制和蜜制。
對于桑葉泡酒,古籍文獻少有記載,但對于酒拌桑葉后再蒸的目的,是可以緩和桑葉的苦寒涼性,以便那些脾胃虛寒的人服用。
其他的炮制達到的效果如下——
桑葉燒灰主要為外用。
米飲調服可增強桑葉清熱作用。
芝麻拌蒸桑葉多用于肝腎陰虛證。
蜜桑葉增強其清肺潤燥之功。
炒桑葉不僅能緩和其寒性,還能增強收斂止汗之功并兼有補益作用。
上述各種炮制品功效均有所不同,對這些寶貴的經驗我們應該加以整理與繼承,充分利用現代科研手段以及臨床實踐進行驗證,吸取精華并發揚光大。
至于桑葉泡酒,除了具備桑葉的功效外,還緩和了桑葉的苦寒涼性,以便更多人適合服用。
最后,我來說一說中醫歷史上著名的桑菊飲。
幾種桑菊飲的妙用桑葉、菊花皆甘寒體輕,均入肺經,但只有桑葉主入手太陰肺經,兼入足厥陰肝經,散風為強。
菊花主入足厥陰肝經,兼入手太陰肺經,清熱力彰。
桑葉和菊花,二味協同為用,并走上焦則疏風清熱、潤肺止咳;同入下焦則清熱平肝,益陰明目、
歷史上桑菊飲記載于好幾個古籍中。
溫病學家清代吳鞠通所著的《溫病條辨》里記載的桑菊飲比例為5:2,主治風溫初起。
清代醫家何廉臣所著的《重訂廣溫熱論》里記載的新加桑菊飲比例為2:1,主治風溫致痙證。
現代老中醫蒲輔周所著的《蒲輔周醫療經驗》里記載的加味桑菊飲里比例為1:1,主治風熱閉肺證。
從上面的桑菊飲小小一方的變化來看,比例不同治療的疾病就有所區別,所以題主的桑葉泡酒,盡管有養生的作用,但個人認為還是通過專業人士辯證調理的為好,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健康要為自己負責。
總不能拿聽來的認為正確的方法就盲目的在自己身上大膽的嘗試吧。
關注我,用嚴謹態度,科普健康;用愛心,傳遞快樂。
Copyright © 2021 酒買我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7網站地圖SITE地圖
如需刪除文章聯系QQ:474-902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反饋,本站核實后會立即刪除。敬請諒解!
Power by DedeCms